首頁>要論>大家談
加強涉外法治建設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尤其高度重視涉外法治建設,多次強調要加強國際法研究和運用。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對加強涉外法治建設作了系統、深入、全面的闡述,并強調指出,“要從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高度,深刻認識做好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建設同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要求相適應的涉外法治體系和能力,為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營造有利法治條件和外部環境”。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我們加強國際法研究和運用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既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長遠所需,也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的當務之急。 當前,兩個大局加速演變,中國必須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在法治軌道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我們不可能關起門來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不斷強化涉外法治體系和能力建設,加強國際法研究和運用,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權益,維護人民利益,有效防范各種風險和應對嚴峻挑戰,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推進國際關系法治化,促進國際法治進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自強不息,加快推進涉外法治體系和能力建設。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之一。涉外法治建設是新時代加強國際法研究和運用的重要主題,積極參與涉外法治建設是中國國際法學界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神圣使命。涉外法治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聯動性強的系統工程,涉及涉外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務的方方面面,而加快推進涉外法治體系和能力建設是加強涉外法治建設的總抓手。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中國國際法學界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充分發揮國際法專長和優勢,以更加積極的歷史擔當和創新精神,加快推進我國涉外法治體系和能力建設,尤其要在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加快形成系統完備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加快建立健全涉外執法體系、加快提高涉外司法公信力、加快提升涉外活動主體的法治素養、加快強化涉外法律服務體系和能力、加快深化法治領域國際合作、加快培養高素質國際法治人才等八個方面深耕細作、狠下功夫。
守正創新,推動構建中國自主的國際法學知識體系。中國國際法研究的重要任務就是要推動構建中國自主的國際法學知識體系。守正創新是中國國際法研究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追求,也是構建中國自主的國際法學知識體系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追求,因此,要把握好中國國際法研究守正創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特別要恪守“三個尊重”,即尊重常識、尊重規律、尊重人性。開展國際法研究,推動構建中國自主的國際法學知識體系,要“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切忌一哄而起、一擁而上,既沒有守正,更沒有創新。
承前啟后,強化青年國際法治人才的培養。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同理,青年國際法治人才強,則中國國際法強。當代中國青年國際法學人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我們一定要把青年國際法治人才培養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特別是中老年國際法專家學者要胸懷天下,兼濟蒼生,做青年國際法同仁的貼心人、熱心人、扶持人、引路人,對他們要充分信任、提供舞臺、大膽使用、盡力提攜,把那些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既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既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的青年國際法同仁推到合適的舞臺,去發揮他們應有的作用,展現他們絢麗的風采。
(作者黃進系中國國際法學會會長,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
編輯:崔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