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資訊

紀念第30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

我國10余年間治理沙化土地超3億畝

2024年06月17日 15:43  |  作者:王碩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6月17日電(記者 王碩)6月17日,是第30個世界防治荒漠化與干旱日。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為“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 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持續加大“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力度,推進科學化、規模化治沙,我國已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3.31億畝,封禁保護面積2708萬畝,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1718610119459

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最大、受影響人口最多、風沙危害最重的國家之一。全國現有荒漠化沙化土地44.78億畝,影響4億多人口生產生活。如今,通過部署實施了“三北”等一批重大生態工程,重點工程區林草植被有效恢復,重點治理區實現了由“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截至目前,“三北”工程區累計完成造林4.8億畝,治理退化草原12.8億畝,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

沙化土地狀況持續好轉,全國沙化土地面積連續4個監測期持續凈減少,由上世紀末年均擴展515萬畝轉變為目前年均縮減1000萬畝。土地沙化程度持續減輕,重度和極重度比重由2004年的74.1%下降到2019年的62.3%。風沙危害得到有效抑制,2019年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的土壤風蝕總量較2000年下降約40%。近10年來,北方地區春季年均發生9.2次沙塵天氣過程,與近30年同期年均12.5次相比,呈現次數減少、強度減弱的趨勢。

荒漠化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態問題。6月17日也是《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以下簡稱《公約》)通過30周年紀念日。

自1997年《公約》對我國生效以來,我國切實履行《公約》義務,積極推動全球荒漠化防治進程,率先在世界范圍內實現了土地退化“零增長”。“三北”工程也打造了荒漠化防治的中國標桿,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此外,我國還持續推進荒漠化防治務實合作,發布了《“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共同行動倡議》,與《公約》秘書處聯合在華建立國際培訓中心和知識管理中心,在蒙古國、中亞、非洲等地建立了治沙示范基地,加強對亞非國家的技術與項目支持,定期開展荒漠化管理和技術培訓。2023年,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國際研究中心和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掛牌成立。我國已從荒漠化防治探索者,成長為全球荒漠化防治事業的重要推動者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引領者。

我國荒漠化治理在改善沙區生態環境的同時,也保護了耕地,帶動畜牧養殖業和林果業發展,拓展了人們生產生活空間,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數據顯示,農田防護林網有效保護4.5億畝農田,沙區年產干鮮果品達4800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4,年總產值達1200億元。

長期以來,“三北”地區廣大干部職工和人民群眾堅持不懈防沙治沙,創造了荒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生態奇跡,涌現了石光銀、王有德、牛玉琴、石述柱、殷玉珍、八步沙“六老漢”等一批治沙英雄(群體)和河北塞罕壩、山西右玉、新疆柯柯牙等治理典型,培育形成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的“三北精神”。

2023年6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發出了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努力創造新時代防沙治沙新奇跡的動員令。“三北”工程建設翻開嶄新的一頁。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司長張煒介紹說,新時代的“三北”工程建設,呈現出五個趨勢性轉變:在組織領導上,呈現出由行業部門向黨委政府推動轉變;在發展理念上,呈現由單一治理向系統治理轉變;在治理方式上,呈現由分散治理向聯防聯治轉變;在增長方式上,呈現由擴綠增量向增綠提質并重轉變;在發展動力上,呈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目前,“三北”工程攻堅戰取得階段性進展,已開工項目40個,完成造林種草2000多萬畝。各地結合當地特點,正通過各類項目將攻堅戰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激發攻堅新動能。

編輯:秦云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久久精品久久 | 中文字幕乱偷顶级在线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色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 | 亚洲日韩国产综合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