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理論>實踐探索
“五聯”工作法推動“兩個薄弱”向“兩個加強”轉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為政協組織開展工作創造有利條件,選優配強政協領導班子,重點解決市縣政協基礎工作薄弱、人員力量薄弱的問題。”“基礎工作薄弱、人員力量薄弱”是影響市縣政協有效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短板,更是制約市縣政協工作提質增效的瓶頸。遼寧省朝陽市政協堅持把市縣聯動作為破解“兩個薄弱”的金鑰匙,探索推行“履職聯合、信息聯通、資源聯享、委員聯訓、活動聯辦”的“五聯”工作法,打出了一整套市縣聯動組合拳,推動了“兩個薄弱”向“兩個加強”的轉變。
履職聯合——釋放倍增效應。加強聯動履職是提升政協制度效能的內在要求,是服務中心大局的現實需要。市縣兩級政協各有特點,把市縣兩級政協的資源力量最大程度地聯合起來,勢必能夠達到“1+1>2”的效果。朝陽市政協堅持市級主導、縣(區)協力,兩級政協組織相互配合、密切合作,有效整合人才智力資源,形成區域履職整體合力。2023年,朝陽市和下轄的建平縣政協均將“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作為重點協商議題。基于相同的議題,市縣政協組織了多次聯合調研、外出考察、集中座談,邀請市政協智庫專家參與協商、提供智力支持,通過雙聯合、雙推動,實現了雙促進、雙受益。
信息聯通——實現無縫對接。信息不流通、信息不對稱,是制約市縣政協同頻共振、同軸運轉、同向發力的關鍵問題,只有打通市縣兩級政協的“信息壁壘”,下大力氣解決信息不暢等問題,變“各自為戰”為“一體運行”,才能使上下聯系更貫通,履職合力更強勁。朝陽市政協年度工作要點、重點協商、調研視察及民主監督計劃、重要工作安排、相關制度性文件要事先征求各縣(市)區政協意見,事后以正式文件形式發送至各縣(市)區政協,同時還會選取一些市縣共同關注的問題作為聯動議題,聯合調研、聯合攻關,順暢的信息溝通,不僅體現了協商的全方位,也實現了指導的無死角。
會議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形式,也是強化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除日常工作聯系外,市政協每年還要召開相關會議,通報工作、交流經驗,推動市縣政協工作實現無縫對接。
資源聯享——補強支撐短板。市縣政協最大的優勢是直通基層、直面群眾,熟悉具體情況,最大的短板是資源有限、力量有限,如若履職資源分散、戰線拉得過長,有些工作就會不深不透、淺嘗輒止。針對這一問題短板,朝陽市兩級政協努力搭平臺、建載體,采取聯動聯建、借智借力、資源共享的辦法補強短板、加持賦能,在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推進兩級政協聯動。
建好市政協智庫、夯實委員之家(委員工作室)平臺、搭建委員讀書平臺、用好用活政協云平臺為市縣兩級政協架起了聯通互動的橋梁。市政協每年都會聚焦黨政工作重點、群眾關心熱點、基層治理難點確定相當數量的智庫研究課題,進行專業咨詢、建言資政,形成的課題成果市縣共享。市政協共建立委員之家74個,同時又創建了市縣兩級政協共建共享共用共管的“云聯動”履職平臺,在協商座談、交流學習、委員讀書、履職考核等方面,不僅實現了線上與線下的雙向互通,也為兩級政協互融互促拓寬了路徑。
委員聯訓——破解本領恐慌。政協工作的潛力在委員、實力在委員、活力在委員,政協工作能否取得良好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協委員的綜合素質。只有打造一支“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的高素質委員隊伍,才能盡政協之力、揚政協之長、擔政協之責。如果說搭平臺、建載體是強化“硬件”,那么提升委員履職能力就是升級“軟件”。聯合制定培訓計劃,統籌安排各類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委員聯訓是市政協破解“兩個薄弱”的有效抓手。通過舉辦政協大講堂、組織外出培訓、聯合學習考察、開展“書香政協”讀書交流等活動,為兩級政協委員和政協機關干部搭建起內容豐富的學習交流平臺,效果逐步顯現。兩級政協委員同步學習、同時受益,全面提升了委員的培訓層次和水平。
活動聯辦——激發履職活力。基礎工作薄弱,人員力量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市縣政協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影響著政協職能作用的發揮。通過實踐我們認識到,基層政協工作要想在現有基礎上“出新、出彩”,必須要找準“抓手”和“載體”,要精心設計履職活動,變“虛”為“實”,才能讓政協工作更有成效,活動聯辦打開了破解問題瓶頸的突破口。
市縣政協委員聯合開展“委員進基層”活動是一次成功的嘗試。推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是2023年遼寧省政協推動三級政協聯動履職的重點工作任務,市政協結合“委員進基層”活動,以市縣兩級74個“委員之家”為依托,帶動委員走出去、走下去,傾聽民聲、反映民意,協商在一線。兩級政協上下聯動、通力合作,強化了市政協的帶動作用、專委會的基礎作用、政協委員的主體作用,有效促進了政協職能的充分發揮,不僅關注了本地區的重點工作,更在全市層面上聚焦了經濟社會發展重點。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