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原創
讓量子科技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武漢量子論壇-2024”觀察
“過去多年,我們為產品找市場;如今,市場找上門來。”近日,在“武漢量子論壇—2024”活動中,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量子技術研究院院長徐紅星表示:“我們正在通過技術攻關降低量子產品的成本,快速形成應用場景”。
記者在主會場看到,“漢原一號”原子量子計算機、狂騰會議——量子加密會議系統等一批湖北量子科技產品發布展出,這些產品都已在細分市場實現應用。
技術變產業,關鍵在應用。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量子科技。在“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計量發展規劃(2023—2035)》《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多個國家政策文件中,都明確其重要性,要求以科技創新引領量子科學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量子信息技術正引領下一代技術革命。
量子產品取得新突破
微觀世界里的“量子”,曾是“神秘”“有違常理”的代名詞。如今,量子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基礎性的“底座技術”,已廣泛服務于國防軍事、金融、生物醫藥、交通、電力能源等眾多行業。
在“武漢量子論壇—2024”的量子科技產品發布環節中,一款名叫“狂騰會議”的量子加密會議系統吸引了嘉賓們的注意。“該系統可以通過量子安全藍牙耳機或量子安全電腦這兩個設備加入,同時滿足移動端和會議室端的兩種入會模式。”長江量子市場總監熊雅瓊介紹說,“我們在耳機端就能實現安全加密。之后,再以加密數據包形式進入手機端的狂騰會議系統進行傳輸,這樣手機里的任何App都無法‘偷聽’你說話的內容。”
熊雅瓊拿起手中一款外形與普通藍牙耳機無異的量子安全藍牙耳機介紹說,不同在于其中內置了“安全鎖”——量子安全芯片。以量子加密芯片為核心,長江量子的多款終端產品正從源頭解決各行業的信息安全問題。把量子安全芯片放進電腦后,量子安全電腦能對敏感文件進行量子加密,未經授權便無法打開。量子通信北斗導航可以對車輛行駛的敏感信息加密,不會因黑客攻擊而輕易暴露關鍵車輛的行駛位置。
在中科泰菲斯(武漢)技術有限公司展區,該公司研發主管程苗銳向記者展示了跟巧克力塊一般大小的一款“芯片原子鐘”。據介紹,該芯片原子鐘是利用原子相干布居囚禁量子原理而實現的一種新型原子鐘,也是目前唯一實現了微型化的原子鐘。在海洋立體觀測需要精準的時間基準和信息保障,在無法依賴衛星導航系統獲得精確的時間信息且能源難以補給的水下環境中,芯片原子鐘就能實現不同觀測點位的時間信息同步。
程苗銳介紹,依托于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院技術支撐,企業自主研制的芯片原子鐘,去年已進入中石油采購目錄,并用于遠洋物探。經實際應用反饋,產品部分指標已經超過海外產品。
目前,量子信息技術主要包括量子測量、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領域方向。“武漢量子產業可以鼓勵專業化分工協作,打造中小微企業‘單項冠軍’,把單項技術做到世界一流。”專家們表示,目前量子產業缺世界一流的單一產品、單項技術。
據悉,目前已發布的《湖北省加快發展量子科技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建成國際國內一流的量子科技創新引領區、產業集聚區、應用示范區,量子科研實力、產業實力進入全國前列,量子科技領域領軍專家團隊20個以上,骨干科研人員100名以上;建成4個以上量子科技產業園和孵化器,1個“量子科技產學研檢用融合發展園區”;培育、引進一批“單項冠軍”“專精特新”量子科技企業。
打造量子科技全鏈條“生態圈”
2018年,畢業于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的羅亞非,正好30歲。而立之年下定決心轉入量子科技產業賽道,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基于武漢光電子信息完善的產業鏈。如今,作為譜線光電科技(武漢)有限公司創始人,羅亞非在武漢組建了交叉型技術團隊,企業已開始批量為量子感知產品提供高性能核心光源模組及子系統。去年,企業已實現盈利。
“武漢光電子產業‘獨樹一幟’,正在由中國光谷邁向世界光谷,光谷量子化是手段和支撐,要協同推進量子科技研究、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全鏈條布局。”2023年8月15日,在武漢市政協主席、市量子科技產業鏈鏈長楊智主持召開的武漢市量子科技產業發展規劃研究會議上,與會專家提出,要進一步優化量子科技產業發展規劃,加強系統謀劃和前瞻布局,優化資源配置,加大政策支持,推動量子科技領域人才、企業、產業集聚發展。
“武漢有制造優勢,尤其在光電子信息關鍵器件制備上優勢明顯,這讓武漢發展量子科技獨占‘上游’。”“因為有自主產業鏈,武漢可借‘光’發‘量’。”……此次論壇期間,多位專家表示,武漢發展量子科技得“光”獨厚。
武漢紅星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自懷表示,“這一新賽道需要大量核心光機器件和耦合封裝測試設備。我們成長于武漢的光電子產業土壤,同時看好武漢發展量子科技的產業機遇,目前公司訂單中,量子賽道的訂單在穩定增長。”
目前,武漢從量子信息技術的基礎研究到研發布局均具備良好的基礎和優勢,擁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院、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重工等一流高校與科研院所,在細分領域擁有多個“第一”。
產業政策、資金支持和應用場景是的牽引產業發展的關鍵。值得一提的是,論壇期間,湖北首支量子科技產業基金——武漢光谷芯光量子科技投資基金合伙企業在光谷成立,由此搭建起量子科技成果與產業資本對接橋梁。該基金由武漢高科集團發起,首期規模1億元。基金重點投向武漢量子技術研究院等實驗室的早、中期項目,包括量子探測與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推動光谷量子化。與此同時,武漢量子科技產業創新聯盟和武漢量子科技產業園分別揭牌。
為深化落實“武漢量子論壇—2024”成果,會議結束不久,東湖高新區發布《關于支持量子科技產業發展若干措施》。以具體可行的支持政策,進一步培育、匯聚更多主體,共同推動量子科技產業發展,促進光谷開辟未來產業新賽道。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