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聚焦 時政 動態 原創 國際 熱點

首頁>要聞>原創

共繪和美鄉村新畫卷

——全國政協“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布局”專題調研綜述

2024年06月26日 08:30  |  作者:本報記者 包松婭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編者按:

食為人天,農為政本。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高度,堅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三農”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是做好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指引“三農”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其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優化鎮村布局規劃,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指明了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的基本內涵和根本目的。5月13日至17日,全國政協“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布局”專題調研組赴四川開展調研,充分了解地方在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上的做法、經驗和問題,為全國政協將于7月份召開的雙周協商座談會做好建言資政的準備,也是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獻計出力。

mmexport171886371918(4827351)-20240626081415(1)

▲ 圖為調研組一行在壩壩會現場與基層群眾面對面交流座談。

切實補齊短板夯實基礎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農村。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打好鄉村全面振興漂亮仗,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其中,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是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內容,是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礎支撐。

“鄉親們現在都覺得農村的生活跟城市沒什么兩樣了,家家戶戶都通了路、電、水和氣。想進城花一塊錢就有公交進城,不想進城手機里買點東西,快遞兩三天也就送到村里郵政點,現在的生活非常方便。”為期5天的調研中,無論在宜賓市還是瀘州市,無論是平原還是山區,這是調研組所到村鎮跟農戶交流時,聽到最多的幾句話,群眾內心的歡喜溢于言表。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張合成看來,農業因人類定居而興,村落因農事活動而聚。鄉村不僅是農業生產的空間載體,也是廣大農民生于斯長于斯的家園故土。因此,農業強國建設要一體化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實現鄉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布局便是其中的應有之義。

一路走來,委員們由衷感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到農村,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統籌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和公共服務水平著實得到顯著改善,取得巨大成就。

盡管如此,如果把視角從四川繼續拉遠,中國廣袤鄉村的基礎和稟賦各不相同,發展建設的階段也不盡相同,甚至是同一個地區不同的兩個村之間都存在差異性。

“由于地形地貌、道路條件、政府投入等不同,我們南溪區鄉鎮通城鄉公交比例為100%,高縣鄉鎮通城鄉公交比例為23.1%,屏山縣各鄉鎮則暫未開通城鄉公交。”在瀘州市相關部門的介紹中,僅交通在本地彰顯的“差異性”已非常具體。而在宜賓,全市鄉鎮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車比例均已達到100%。

隨著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目標的轉換,就統籌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而言,欠發達地區的歷史欠賬依舊較多。委員們認為,還是要聚焦水、電、路等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民生短板,圍繞養老、教育、醫療等農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真正把好事辦好。

其實,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不同主題的調研中,委員們奔赴不同省份的城市、鄉村,最先接觸了解的就是當地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情況。“通過這次專題調研,我們對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問題再聚焦,在各地鄉村建設的‘個性’中尋找共性,并且為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共性問題找尋可供參考的做法和經驗。”調研組組長、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齊扎拉認為,無論“個性”還是“共性”,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立足農民需求、多聽農民意見、尊重農民意愿,全面激發農民群眾參與和美鄉村建設的內生動力。

mmexport171886371104(4827354)-20240626081356

▲ 圖為調研組成員探討當地農村供水情況。

推動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升級換代”

“要想富先修路。”一條四通八達的公路,承載著眾多農村群眾對生活的美好希冀。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好農村路”工作首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10周年。經過10年發展,委員們看到,大部分農村公路實現了“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電商進村、快遞入戶”,暢通了交通“微循環”,加速了人流、物流在城鄉間流動,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路”。

“平時進城方便嗎?需要多長時間?”

“一天有幾趟車?票價多少?”

“村里有沒有快遞點?一般多久能收到商品?”

“田間地頭的農產品配套的有冷鏈物流嗎?平時怎么儲存?”

在與地方農民群眾的交流中,委員們發現,隨著近年來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布局的推進,群眾對基礎設施的需求,也經歷著從“無”到“有”、從“有”到“好”的演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用航空局原黨組成員柳芳說道,我們在很多地方都聽到了“物流成本”這樣的說法,一定程度上,交通物流的循環成本已直接關系到群眾生產生活的便利性,折射出群眾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進一步升級提檔的呼聲。

“前幾年,我們村民取寄快遞都還要去鎮上辦理。這幾年,瀘州市江陽區政府牽頭區交通局、區商務局、郵政、公交公司聯合資源共同打造了金通工程、交商郵供工程。目前江陽區三級物流體系基本建成,包括1個區級物流配送中心、6個重點鄉鎮配送中心、80個村郵站,其中64個綜合便民服務站。”村物流點上,負責寄遞快遞的工作人員對十里八鄉的配送點如數家珍。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郵政作為農村寄遞物流主渠道,還整合了8家民營快遞公司積極參與,利用公交運力等幫助村民們進城下鄉,極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方便了農戶。

道路是發展的希望,教育是振興的根本。在調研中,委員們發現悄然改變的還有鄉村教育。

調研組所到的宜賓市翠屏區,有100人以下農村小規模學校10個,由所在鄉鎮中心校實行一體化管理,其中寄宿制學校1個。在與地方有關部門進行座談交流時,宜賓和瀘州均提出,希望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等有關部委適時出臺政策,設立寄宿制學校建設重大專項,支持每個中心鄉鎮至少建1所公辦寄宿制學校,有序擴大寄宿制學位供給,并適當提高寄宿制學校生均經費補助標準。

事實上,瀘州全市按照“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均衡發展”工作思路,通過新建、改擴建等方式,全市現有基礎教育寄宿制學校203所、寄宿學生25.6萬人,100人以下的鄉村小規模學校116所、學生5728人。

委員們眼中,交通、教育再到數字鄉村等,都是鄉村建設的一個“切面”,但著眼于這么多面,如何分類施策,同時精準聚焦則考驗著地方智慧。

“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已經基本實現全盤托底的地區,要逐步向精準布局或升級換代轉變。”全國政協委員、云南省農墾局局長蘇莉認為,通過多年的發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要進一步提質增效,應逐步從全覆蓋轉變為滿足不同人群在不同時空的差異化合理需求。“建議后續對鄉村基礎設施的集體資產進行嚴格普查,在摸清家底和盤活利用上下功夫。”蘇莉說。

此外,無論農村基礎設施還是公共服務,委員們認為,一“頭”一“尾”即事前“規劃”和事后“管護維修”仍有短板。

“項目設施實施過程中,應進一步建章立制,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統籌好規劃設計和實際需求,實現效益最大化,從源頭上杜絕閑置現象。同時還應加強建后管護,落實落細管護責任,形成常態化管護機制。”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原副部長田學斌補充道。

因地制宜走好“城鄉融合”之路

從逐水草而居,到順天時而動。人口適度聚集,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

路途中經過的村莊,鄉親們的住房錯落有致、古樸整潔,房前屋后綠樹菜畦、蟲鳴花香。再加上或門前、或路旁、或廣場上,三三兩兩聊天休憩的人群,無不是一幅“悠然見南山”的和美畫面。

人群的適度聚集形成了鄉村,帶來了鄉音、鄉情和鄉韻。如今這樣的聚集也在進行著新的探索。

“我們在三江新區長江工業園、宜賓高新區、興文空鐵新區以及南溪區、高縣、江安縣、‘兩海’示范區分別布局若干個城鄉融合試點。”調研中,宜賓市正在探索的城鄉融合模式正是“適度聚集”的具體實踐。而這些因資源要素聚集在一起的人口是否能長期穩定下來,時間會給出最終的答案。

來自地域廣闊大美新疆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副主席孔星隆認為,人口的適度聚集能使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布局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但同時要積極引導并且尊重農民意愿,通過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增加對人口的虹吸效應。

城鄉融合,落腳點在鄉村。從城到鄉,發揮著連接城市、服務鄉村作用的縣城同樣不容忽視。

齊扎拉認為,以縣城和重點城鎮為結合點,統籌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要以人口流動和絕大多數群眾的意愿為標準,必須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因循守舊,不能“一刀切”造成“千村一面”,要根據鄉村特色優勢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換句話說,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布局要依著人的意愿走,而不是人跟著建設走。從前鄉村人口的聚集靠的是熟人社會和生產生活的就近便利,今天鄉村人口流動的規律又是什么?

“我國地域面積廣闊,各地差異較大,要對我國城鎮化趨勢、城鄉格局變化進行研判,科學謀劃村莊布局。”在齊扎拉看來,就算未來人口流動趨勢是向縣城集中,但也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處于哪個歷史階段就先謀劃這個階段的事情,在做好當下工作的同時注重前瞻性,結合未來趨勢,將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向中心鎮、縣城傾斜。

與傳統意義的中國鄉野相比,在這片土地上的鄉村,有的在凋敝,更多的則在重生。從這個角度上,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帶來的不僅僅是物質改善,而應是理念更新、生活方式轉變的深刻變革。隨著改變的發生,委員們相信,中國的鄉村一定會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編輯:董雨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五月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动漫第一页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手机 | 亚洲美女午夜在线 | 五月综合色婷婷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