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聚焦 時政 動態 原創 國際 熱點

首頁>要聞>原創

1935.3克!世界首份月背“禮包”打開

2024年06月29日 07:30  |  作者:本報記者 王碩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經初步測量,嫦娥六號任務采集到月球樣品1935.3克。”6月28日,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宣布此項數據。

6月25日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人類首份月球背面樣品歸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致賀電,高度肯定嫦娥六號任務是我國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取得的又一標志性成果。

人類首份月背樣品,在科學上具有獨特意義,將進一步增進人類對月球演化的認知,加快人類和平探索利用月球資源的腳步,是全人類的重要財富。

28日,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向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赤飚移交了嫦娥六號樣品容器。未來,科研人員將按計劃開展月球樣品的存儲和處理,啟動科研工作。這標志著嫦娥六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

月背“禮物”有何特別之處?

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嫦娥六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的壯舉,給我國乃至世界送上一份珍貴的“禮物”。

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春來解釋說,月球背面的地質結構、物質組成以及宇宙早期環境充滿神秘。迄今為止,人類采集的10多份月球樣品,包括嫦娥五號樣品,都是在月球正面采集的,意味著我們只認識到半個月球。此次采集的月壤有助于揭示月球背面特有的地質構造和物質成分差異,更全面地理解月球地質演化歷史。

特別是此次嫦娥六號選擇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東北部阿波羅撞擊坑邊緣,這是月球上已知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擊坑,很可能在此采集到月球深部甚至月幔的樣品,也有助于了解太陽系早期的演化歷史,推動比較行星學的研究。

嫦娥六號任務總設計師胡浩表示,他們在監測嫦娥六號采樣過程中也發現,月球背面和正面的月壤似乎不太一樣,正面月壤較細膩、松散;背面是另一個感覺。“因此,我們有更高的期待,希望科學家們有新的發現。”

月球樣品進入“嫦娥時代”

目前,嫦娥六號任務已正式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可以想象,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未來將產出豐富的研究成果。

以嫦娥五號為例,2020年12月,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了1731克的月壤樣品,三年半時間里,中外科學家使用中國探月數據,已發表1900余篇論文,涉及地球地質、地球化學、太空分化、撞擊作用、月壤運用等非常廣泛的科學領域。

其中我國有很多重大發現,例如從嫦娥五號月球樣品中,發現了月球的第6種新礦物,并命名為“嫦娥石”;研究證明,月球在19.6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使目前已知月球地質壽命“延長”了10億年。此外,還發現了多種類型、不同起源的月球玻璃物質,包括羥基水、納米鐵在內非常豐富的太空風化產物等。這些發現都極大豐富了人類對月球乃至宇宙的認知。

需要指出的是,在月球與深空探測中,我國一直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與科學成果的國際共享。

在嫦娥四號、五號、六號、天問一號等任務中,我國都與多國航天科技機構開展了載荷搭載、測控支持、軌道數據交換、月球樣品聯合研究等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

如在此次嫦娥六號任務中,就與歐洲航天局、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開展了4個科學載荷的合作。

同時,中國國家航天局先后制定了月球樣品管理辦法和月球樣品及科學數據的國際合作實施細則,詳細公布了月球樣品研究的申請流程和開展月球樣品國際合作的具體信息。

據國家航天局國際合作司負責人劉云峰介紹,目前中國已經啟動了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的首次國際申請和評審工作。同時,后續的嫦娥七號任務中,已經遴選了六臺國際載荷。在國際月球科研站項目中,國家航天局已經與10多個國家簽署了合作協議,目前中方正在制定可研工作,將與合作伙伴一起就未來項目的任務、項目設計、聯合實施和科學數據共享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

繼續加大深空探測步伐

2024年也是黨中央決策實施探月工程20周年。20年間,中華民族飛天攬月之夢早已變為現實并不斷深入。

回想1978年,美國向我國贈送1克月球巖石樣品,我國科學家對其中的0.5克進行了研究分析。其間不斷有人感慨:“僅靠別人的二手資料,我國的科學水平就會永遠落在別人的后面。”但隨著中國探月工程的推進,這樣的事情早已“日月換新篇”。

嫦娥六號任務是中國航天史上迄今為止技術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測任務,實現了“三大技術突破”和“一項世界第一”,即突破了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技術、月背智能采樣技術、月背起飛上升技術,實現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動采樣返回。同時,月面展示國旗所用的“玄武巖纖維”新材料、智能移動相機等新技術,也可廣泛應用于國計民生領域,推動航天創造美好生活。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卞志剛自豪地表示,20年來,探月工程匯聚了全國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培育凝煉了探月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優秀科技和管理人才,形成了重大科技工程實施的成功模式,打造了我國深空探測核心能力,走出了一條高質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測之路。

在近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卞志剛透露,下一步中國將在月球探測、行星探測方面繼續加大深空探測的腳步。

月球探測方面,開展嫦娥七號、嫦娥八號任務。嫦娥七號將針對月球南極部分的資源做勘察;嫦娥八號將對月球資源的原位利用開展技術驗證,并將與國際同行一起共商共建國際月球科研站,共享、共用月球探測成果。

在行星探測方面,2021年天問一號任務圓滿成功,標志著中國深空探測已經走向月球以遠的領域。未來,天問二號已經準備在2025年前后發射,將瞄準一顆近地小行星進行伴飛并取樣返回;2030年前后實施天問三號火星采樣返回任務、天問四號木星系探測任務。目前,天問三號、天問四號都在加緊關鍵技術攻關,細化論證實施方案。

此外,我國還在開展重型運載火箭、可重復使用的航天運輸系統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工程;并不斷加強基礎研究,加快關鍵技術、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創新發展。

嫦娥六號歸來之日,6月25日,恰逢“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長鄧稼先誕辰100周年。

在最艱苦條件下,鄧稼先帶領著核物理團隊研制出中國自己的原子彈、氫彈,讓中國人“腰板兒硬了起來”。但他臨終前,最后的囑托是“不要讓別人把我們落得太遠。”

百年過去,這1935.3克的月球禮包,正是致敬他的最好禮物…… 


編輯:董雨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 亚洲欧美卡通在线一区 |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久久 | 亚洲中文精品乱码 | 亚洲欧美自拍高清在线观看 |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