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資訊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宗亮:“西氫東輸”是解決西部可再生能源輸送的有效方案

2024年07月01日 10:04  |  作者:高志民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GetAttachment (3)

人民政協網7月1日電(記者 高志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宗亮日前在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舉行的《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報告2023年度》發布會上指出,氫能是國家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形成能源新質生產力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西氫東輸”是解決西部可再生能源輸送的有效方案。

張宗亮表示,當前“雙碳”目標以及能源安全的新形勢,對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水風光等清潔能源是主力軍和先鋒隊,清潔能源將成為能源消費增量主體。

值得注意的是,風光發電固有的隨機性、季節性和反調峰特性,加之電力廊道資源緊張,遠距離外送受技術制約,風光發電并網存在一定困難,進而導致棄風、棄光的情況出現。

張宗亮認為,采用電解水制氫技術與新能源進行耦合,既能有效地解決新能源消納及并網穩定性問題,又能利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燃料制氫減少碳排放。“我國已將氫能納入新型能源體系的頂層規劃,我國的氫基產量需求居世界首位,2022年年產量已達3781萬噸,但綠氫占比尚不足1%。”

據張宗亮介紹,當前全球氫能產業發展呈現六大趨勢:一是低碳氫需求量加速推動關鍵技術迅速發展,二是大力研發高效率大規模氫儲運技術和設備,三是氫燃料電池研發與應用市場將向中國轉移,四是可再生能源支撐的氫能應用向多領域拓展,五是技術和標準成為氫能產業未來的第二戰場,六是加速構建低碳氫為基礎的全球氫能價值鏈。

“預測到2060年在碳中和情景下,我國氫能規模將達到1.3億噸,在終端能源消費占比中達到20%,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氫規模有望達到1億噸。”張宗亮說。

在張宗亮看來,我國已經基本形成了“西電東送”的電力流向,但是電力系統無法全部承載西部百億千瓦以上的可再生能源外送,也無法完全滿足中東部地區能源需求的缺口,利用氫能輸送到中東部,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種必然選擇。為實現氫能長距離經濟運輸,需要構建以“西氫東輸”為主的全國高標準骨干氫網,管網總長度約達到9.3萬公里。他建議,主要布局三條管線的流向:從蒙東、蒙西到“京津冀”,從新疆、青海到陜西、甘肅、寧夏、湖北、川渝、山東、河南、江浙等,從西藏南下到云南、貴州、廣東、廣西。

張宗亮建議,全國大型新能源制氫基地應統籌考慮水資源分布、新能源資源條件和土地資源等因素,并同時做好制氫基地與輸氫管網的匹配。他表示,經初步測算,未來綠氫終端價格可降至25元/千克以下,將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

編輯:秦云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一区 三级国产99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A∨网站 | 天天免费在线看片 | 尤物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