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費孝通讀《史記》
費孝通自小博覽群書,后來又教書、寫書,可以說一生與書相伴,是個真真切切的“讀書種子”了。
以讀《史記》為例,費孝通曾分享自己有三大體會。
一是讀自己喜歡的書。年輕時,費孝通跟著老先生讀《史記》,從枯燥的圈點開始,但他讀得津津有味。老先生問:“你覺得怎么樣?”費孝通說:“我很喜歡讀。太史公把古人寫活了?!弊x書難,難在堅持;讀書也易,讀自己喜歡的書,也就不覺得單調乏味了,每日吟誦,都舍不得放下,何來堅持之難呢?
二是好書不厭百回讀?!妒酚洝肥且槐酒鏁?,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費孝通回憶,少年始讀此書,愛不釋手,老師鼓勵說“既然喜歡讀,不妨多讀讀”。于是,這本書伴隨了費孝通的一生。好書是要反復閱讀的,毛澤東曾說《紅樓夢》至少要讀四遍,才會有發言權;意大利著名作家卡爾維諾也指出,所謂經典就是人們不斷重讀的作品。費孝通用自己一生的閱讀實踐為后人做了榜樣。
三是讀書須讀出自我。費孝通讀《史記》覺得“文中有我”,此處的“我”,他年輕時覺得是作者本人,《史記》的文字里有司馬遷的觀點、態度和情感。經歷數十年生活的磨礪,再讀《史記》,費孝通驚覺,2000年前的司馬遷怎么已寫出了我連言語都無法表達的心態呢?他的感悟,也正是讀書的真諦。
讀書讓人豐富閱歷,生活的洗禮又讓人更好地理解書中內涵,進而在書中讀到自己。如此讀書,才算真正讀進去了,又讀出來了。(陳浩)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