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吳稚暉的儉義人生
吳稚暉一生秉持儉樸之風。每日兩粥一飯,飲食大素小葷。衣褲脫線了,他自己動手縫補;家里的燒飯、洗衣、晾曬之事,也都由他自己操持。所以,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便是:“吾生也賤,能做卑事?!?/p>
1941年起,他開始賣字鬻書,收入漸漸豐厚起來,可即便是這樣,素菜里多了幾絲肉,他都會覺得是浪費,再三叮囑家人要節約。然而,當接到從法國巴黎逃難到葡萄牙里斯本的許思園(青島大學教授)發來的急難電報時,他毫不猶豫地即刻提取1.6萬元(折合美金800元)存款匯了出去。
他的錢一直存在銀行里,在物價飛漲的時期,大家都為他感到可惜。有人勸他買些物資儲存起來,待價而賣。他卻堅定地說:“寧可存銀行吃虧,要我囤積居奇發國難財,害國害民,我寧愿餓死,如朱熹說的‘失節事大,餓死事小’呀!”
1945年,吳稚輝80歲生日,有人建議每人吃碗壽面,吳稚輝說什么也不答應。親友故舊主動為他籌集的“八十大慶”基金,共黃金十兩,他堅決不肯接受。最后在他的同意下,全部贈給了家鄉雪堰橋道南中學用于建造校舍。他自始至終堅守著“非義之財不貪,無功之祿不受”的原則。
抗戰初期,眾多親友熟人逃難進川,紛紛集中到他的住處,他熱情地一一招待,為大家提供留宿和飲食,瞬間家里就像一個難民招待所。對于生活困難的人,他慷慨周濟;對于無力升學的人,他全力資助。有人稱贊他有孟嘗君之風,他卻笑著說:“我是乙丑牛(1865年是乙丑年),還債牛(鄉人俗話)?!迸匀撕苁瞧婀郑骸澳阌惺裁磦€呀?”他風趣地回答:“前世欠的債今世來還呀!”吳稚暉儉樸自律,卻又在他人需要時傾囊相助,盡顯大義與慷慨。(周星)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