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江西景德鎮市政協——
充分發揮陶瓷文化助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作用“陶瓷是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也是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景德鎮陶瓷是推動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優質媒介,要進一步講好景德鎮陶瓷文化與各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故事。”“陶瓷創作者要積極汲取借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各民族優秀文化營養,促進文化互鑒融合。”近日,在江西省景德鎮市政協一場民主監督專題協商會上,委員們認為,“充分發揮陶瓷文化助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作用”景德鎮有基礎、有優勢,正當其時、正逢其勢,是一篇大有可為的文章。
景德鎮,一個因瓷而生、因瓷而興、因瓷而名的城市,有著2000多年冶陶史、1000多年官窯史、600多年御窯史。今年初,市政協將“充分發揮陶瓷文化助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作用”列入2024年度協商工作計劃,由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吳財鋒,副市長徐輝及市政協副主席王筱松領銜,由市政協社會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員會牽頭開展深入調研。調研組先后走訪20余家展館,與部分在景的少數民族企業家進行了座談,了解他們在景德鎮生產、生活、創業情況。
“景德鎮在千年不息的陶瓷生產中孕育出的陶瓷文化根植于華夏文明的沃土之上,搭建了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器物平臺,展現了中華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多元一體的統一性。”李松杰委員以景德鎮燒制的元青花為例,元青花是漢族文化、蒙古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結合的產物,常見的龍鳳紋、麒麟紋、荷花紋等是漢族文化的集中體現;白底青花吸收了蒙古族尊崇藍白兩色的觀念;元青花紋飾繁縟又富有層次,這與伊斯蘭文化中的清真寺及織毯、絲織品的裝飾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通過陶瓷藝術的交流與傳承,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多年深耕陶瓷文化研究的張朝暉委員建議,要深入挖掘陶瓷文化的歷史內涵和藝術價值,將陶瓷技藝和陶瓷文化知識傳授給更多的人。同時,鼓勵陶瓷藝術家們將現代審美元素融入陶瓷藝術中,使陶瓷文化更具時代感和吸引力。
市政協委員、市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吳士婕建議,有針對性地開辟少數民族文化游。在展示景德鎮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同時,展示好少數民族在景德鎮的故事,少數民族在陶瓷歷史中的貢獻,以景德鎮紅色歷史大事件為脈絡,講好講全少數民族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共同奮斗的歷史之路,展示傳承之美。
“景德鎮陶瓷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代表,陶瓷文化對外交流交往的歷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交融的歷史,這一特殊的市情決定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景德鎮的特殊意義和極端重要性。”市政協主席俞小平希望委員們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政協履職建言各項工作當中,講好中國故事、講好景德鎮故事、講出政協特色,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社會各界群眾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展現政協委員的使命擔當。
(本報記者 王磊 通訊員 徐敏)
編輯:閆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