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2024年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 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發言摘登>委員發言

全國政協常委謝曉亮:營造寬松的科研和人才培養生態

2024年08月03日 07:42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深刻總結了科技強國必須具備的五大基本要素,我對其中的“擁有強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養和集聚能力,不斷壯大國際頂尖科技人才隊伍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擁有強大的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創新生態和科研環境”感觸頗深。

中美科技實力的根本差距在于原始創新,而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在哈佛大學執教20年后,6年前我全職回到母校北京大學,之后在2020年起擔任昌平國家實驗室主任。迄今課題組已培養50余位國際一流學府的教授,不少人作出了原創性杰出貢獻。其中,中國學生的佼佼者之一曹云龍,是當年唯一跟我回國的哈佛博士生。他因成功預測新冠變異被《自然》雜志評為2022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之一,如今也組建了自己的獨立實驗室。我所執教的北京大學的本科生在聰穎、勤奮和發展潛力上都不遜于哈佛,但研究生后的科研能力和成果就拉開了差距。原因有多方面,最主要的并不是我們學術水平和科研設施落后,而是學術風氣和生態環境的問題。

其中,我國學界對CNS(頂級科學期刊)的追捧導致部分科學家們急功近利,追求發CNS、戴帽子、拿諾獎,甚至有些高校對此變相給予物質獎勵。這些對于年輕科學家來說絕不是好的導向和生態。

在哈佛大學有條不成文的規定,獲晉升助理教授的研究方向應當有別于他們的導師,這是一重考驗。如果我還留守在原先博士、博士后的研究領域,肯定拿不到哈佛的終身教職。學生不應該只成為老師的繼承者,老師應該鼓勵學生成為超越者。

我們要讓青年人才敢做大問題、研究真問題,甘坐冷板凳、奔星辰大海,而不是讓他們在“內耗”中走向平庸——這也是我們在昌平國家實驗室堅持提倡的科學精神。

為此,建議:

一是引入小同行評審為主的更為科學合理的評級評獎制度。

二是向有自主原始創新能力的年輕人傾斜資源,鼓勵他們勇挑大梁。

三是要求資深科學家避免利益沖突,特別是任人唯親、為學生親友打招呼等。我們身為教育工作者,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要為國家、民族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為人類科技文明做出卓越、持續的中國貢獻。(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

編輯:魯雅靜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第一页 |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 | 日韩欧美t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va播放同性 |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永久图片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