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改革·委員說

全國政協常委王曉東: 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2024年08月05日 09:18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上指出:“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政策,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這為深化農村改革指明了方向。下面以湖北探索為例,對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談四點認識:

一、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實行以家庭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這是農村改革的重大創新,順應了當時農村生產力水平和人民群眾愿望,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農業發展,原有的經營方式出現了局限性和不適性。一方面,從“分”的層次看,土地細碎化、經營規模小。這種分散的、粗放的經營方式,越來越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另一方面,從“統”的層次看,統一經營發展滯后,統的功能弱化,缺乏對分戶經營的服務和帶動能力,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日益凸顯,制約了農村生產力的整體躍升。

二、 發揮兩只手作用,以土地整治和土地流轉推動農地細碎化治理。

湖北省從兩方面發力:一是以政府推動為主導,鼓勵各地整合涉農資金,采取“承包權不動,經營權連片”的方式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治,優先流向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等規模經營農戶。二是以農民意愿為導向,積極引導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堅持依法、自愿、有償方針;建立健全準入制度;把握土地流轉價格合理區間;嚴格土地流轉用途管制。總體是健康有序的。

三、 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

實踐證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效克服了傳統農業小、散、弱等劣勢,促進了農村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合理聚集整合,強化了雙層經營中“統”的層面,把分散小農戶與統一大市場、現代化農業進行了聯結,有效解答了“誰來種地”“地怎么種”的困擾,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生力量。

從湖北經驗看:一要把握好土地經營權流轉、集中、規模經營的度。不能片面追求快和大,要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水平提高相適應。二要把握好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扶持小農戶的關系。要注重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作用,培育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提升小農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改善小農戶生產設施條件,提升小農戶抗風險能力,扶持小農戶拓展增收空間,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三要把握好規模經營與科技支撐的結合。實踐證明,規模化和科技化雙輪驅動,是現代農業發展缺一不可的重要引擎。四要把握好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在稅收、財政、金融、保險和用地指標等方面,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

四、 建立完善聯農帶農利益機制,讓農民成為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在調研中干部群眾反映,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最關鍵的是要尊重農民意愿,保護農民合法權益。湖北各地創新了五條措施:一是保持承包地流轉后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不變;二是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小農戶家庭經營與合作經營、集體經營、企業經營等經營形式共同發展;三是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公司+農戶”“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戶”等方式延長產業鏈、保障供應鏈、完善利益鏈,將小農戶納入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四是推行土地經營權入股,使農民擁有更多的流轉方式選擇,讓農民分享農業全產業鏈利潤,拓展農民財產性收入來源;五是鼓勵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統一生產、統一營銷、信息互通、技術共享、品牌共創、融資擔保等方式,與小農戶形成穩定利益共同體。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魯雅靜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紧身裙在线播放 | 日本免费特黄欧美片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不卡 | 亚洲福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不卡海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