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鄉村振興 美麗鄉村 農業科技 精準扶貧 三農人物 品牌興農

首頁>農業>資訊

浙江杭州余杭統戰助力“三支隊伍” 刻畫鄉村振興新圖景

2024年08月05日 14:05  |  來源:新華網 分享到: 

近年來,浙江杭州余杭不斷重視人才招引工作,在吸引越來越多人才留下的背后,是以人為本的各項“實招”“硬招”不斷落地。以余杭區西部山區的黃湖鎮為例,自創建“未來鄉村”以來,黃湖鎮以“藝術鄉建”為著力點,把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招引各界人才入駐,其中以“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為主的設計類人才到現在已經引入超100名,有大半都已入住青山村成為“新村民”。

以“引才”起筆 多管齊下優化服務保障體系

2022年夏天,陶緬租下黃湖鎮青山村里一棟40年的老夯土木質結構房子,并簽下長期合約創辦有陶陶藝工作室,正式成為青山村的“新村民”。從設計、改造、裝修到安裝設備、設計展陳,全都是她親自上陣,而這次搬遷,也意味著她與城市朝九晚五工作的告別,正式成為一名全職陶藝家。

“是朋友介紹我到青山來的,這里藝術氛圍特別濃厚,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青山村,來到青山村。去年村里舉辦的藝術季更是讓我看到了國內外多位藝術家的作品,這里其實不是封閉的,反而讓人更近距離看到了一種新的生活趨勢。”陶緬帶著些許興奮地說。

在青山村環看世界,不僅以“在青山·群響藝術季”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超過162位藝術家奔赴并在此創作,更有設計師與村民聯合制作的多個作品參展亮相米蘭。黃湖鎮還舉辦了“詩意棲居—中國作家走進未來鄉村”“浙江省文聯文藝家志愿服務走進青山村”等大型文化活動,讓藝術作為一種在地的力量,被藝術家和當地居民共同點燃,以一種長久的形態,成為青山村的日常。

“筑臺”,以平臺引才。這樣的濃厚的藝術氛圍得益于越來越多的藝術家、設計師、文化志愿者、建筑師、攝影師、手工匠人等藝術鄉建人才來到青山村,不斷引進融設計圖書館、西湖綢傘、1826攝影博物館、青山劇場、青山自然學校等20余家藝術產業以及阿里優贊設計總部、佐維視覺等8家文化類企業入駐,開展各類藝術表演活動100余場次。一時間,青山村的名氣如漣漪般持續向外擴散,吸引全國各地的文藝工作者紛紛涌進村子。

“我在村里面選址的時候,就得到了黃湖鎮統戰部門的大力支持,不僅上門指導,還幫助協調在房租上做了減免。”七號青吧主理人余思杰說,這讓第一次創業的他感受到了家鄉的溫暖。

“筑業”,以機制引才。黃湖鎮出臺藝術人才服務保障和產業扶持政策,建立人才專員服務制度,不僅解決了余思杰的創業困難,還走訪各類人才60余人次,為人才產業主體解決市場營銷、用工難等問題20余件,進一步推動了產業發展。此外,黃湖鎮還為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健康體檢、消費優惠等特色權益保障,全力協調解決人才在行政審批、貸款融資、家屬就學就業等問題,積極為鎮域內藝術鄉建人才提供資源共享、創業孵化等服務,推動更多人才留在黃湖、扎根黃湖。

“筑巢”,以空間引才。除了保障措施,人才就業生活空間也同樣得到重視。在原先人才驛站、青年公寓等配套設施的基礎上,黃湖鎮實施藝術家駐村計劃,將青山村原幼兒園、龍塢水廠等空間改造成青山青年社集群,為文藝人才提供共享辦公、居住空間,目前已邀請了駐村設計師55名。與此同時,訪客中心、青山村文化禮堂、生態大草坪公園等公共建筑及設施相繼落成,不斷拓寬人才生活和發展空間,推動形成主體多元、形式多樣、便捷高效、全鏈受益的愛才社會化服務新格局。

以“留才”收筆 “斜杠”式發展民主決策

落實服務保障政策確實“叫好”,但想要把來到黃湖鎮的新村民長久留下來發展,就必須在“服務+民主”中找到良性發展的路子。打開思路,提高村民民主決策參與度、增強主人翁融入意識是不二的選擇。

“在議事會里我提出在人較少出入的田埂少裝一些路燈,不但能保護螢火蟲,還可以節能減排,政府在環保理念上與我一拍即合,真正讓我覺得自己是這里的一份子。”郊界工作室主理人、環保工作者芙子說道。針對村民反映最集中的路燈問題,黃湖鎮政府籌措資金準備裝起500多盞路燈,正常情況下從村頭一直鋪到村民家門口,而經過芙子的建議,決定在螢火蟲棲息地附近減少路燈的安裝,此舉得到了村民與藝術家們的一致支持,這不但能保護當地生態,還能減少資源浪費。

芙子是“青山同心薈”的一員,這個杭州首個以村為基礎的新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分會目前組織集結了青山村內設計師、漫畫家、手工藝者等自由職業人員,會員達到了90余人。他們以青山同心薈成員身份,聯合黃湖鎮政府、青山村村委共同開展基層民主協商議事。成員們每個月開會,商討鄉村治理、產業發展之策。同心收民意、會話商良方,靠著這種治理模式,不但激發了村民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的熱情,近3年解決200余件大小事、急難事,更看到了基層民主協商在調動村民參與鄉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黃湖鎮在“青山同心薈”的基礎上,定期召開“新村民”茶話會、未來鄉村議事會,邀請優秀人才就當前鄉村經濟發展難點、疑點等問題展開交流洽談,促進人才與政府之間的交流,有效發揮人才力量,助力未來鄉村建設,全方位營造“親才、愛才、護才、重才”的良好氛圍,用真心真意贏得滿心滿意。

黃湖鎮因人而變、因才而興。黃湖鎮藝術鄉建工作把藝術賦能產業,讓老百姓獲得藝術享受和經濟收益的雙豐收。建立以民藝為主題的“藝啟共富坊”與“青山民藝社”,實現共富產品“產、學、研”一體化,進一步帶動農民增收、企業增效、集體增富。目前,青山村經營性年收入達到220萬元,集體收入77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近三年年均增長超60%。

在余杭,像黃湖鎮青山村這樣的村落還有許多,讓各類人才從“流入”到“留下”進而“融入”,是深化“兩進兩回”與“三支隊伍”建設的有效探索,成為展示新時代未來鄉村風貌的“窗口”,更是促進鄉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延長產業鏈,打造新村振興的新圖景有效新路徑。(陳一鳴)

編輯:位林惠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影视 | 亚洲欧洲精品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 日本一卡久久伊人大国麻 | 亚洲2020香蕉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理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