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江蘇省淮安市政協——
讓幸福在碧水中流淌淮安,一座宛如漂于水上的城市,古老的大運河于這里蜿蜒流淌,洪澤湖、白馬湖宛如璀璨明珠鑲嵌其中,大小河流交織成一幅靈動的水韻長卷。豐富的水資源賦予了淮安獨特的魅力,也讓水生態建設成為城市發展的關鍵所在。
淮安市于2022年大力推進生態碧水三年行動計劃,以水環境整治為突破口,深入開展污水治理、生態活水、生態濕地、幸福河湖和綠色產業五大行動,全力守護城市水生態。
“市政協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近三年來,先后提交提案42件、社情民意11篇、大會發言8篇,為碧水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淮安市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徐效文介紹道。
曾經,污水治理設施投入不足、運行質效不佳,嚴重制約著淮安生態環境的高水平保護,這成為委員們關注的焦點。市政協委員戴慧婷、于立忠、鄒勇、朱慧等長期關注污水治理,連續多年以提案和社情民意的形式,強烈呼吁加大污水治理投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委員的意見建議,先后投入80億元完成城市黑臭水體治理。2023年底,市區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71.76%,較2021年提升25.44%,今年有望達到80%。”淮安市住建局負責人介紹說。
淮安四河穿城、五湖鑲嵌,水域面積占1/4。為系統治理全市重點河湖,淮安市委、市政府實施生態修復、控源截污、景觀提升等工程,致力打造幸福河湖。市政協積極響應,在今年市兩會期間,精心組織了“加快建設‘獨具江淮水韻魅力’的生態淮安”專題協商會,31名政協委員提出87條意見建議,均得到相關部門的逐一答復。市政協還通過“碼”上議協商議事平臺、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等方式拓展調研渠道,廣泛收集意見,傾聽群眾心聲。
今年上半年,淮安市政協歷時三個多月,組織對“生態碧水三年行動方案”實施情況進行專題民主監督,對行動方案中的191個計劃實施項目進行實地調研監督,并組織市縣兩級1083位政協委員參與微信小程序滿意度問卷調查,現場走訪群眾發放并收回有效問卷3317份,形成綜合調研報告上報市委、市政府,得到市委主要領導的批示肯定。
“從民主監督和問卷調查的綜合情況來看,生態碧水三年行動成效顯著,群眾的認可度也較高,85.2%的受訪者認為周邊水體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市政協教衛體和人資環委主任馮長堯介紹道。2023年全市57個地表水國省考水質斷面均值達或優于Ⅲ類的有53個,占比93%,在江蘇省高質量考核中位列Ⅲ類地區第二。
“我們將繼續發揮政協的優勢和作用,持之以恒助力生態碧水行動,為淮安繪就更美的生態文明新畫卷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讓淮安的綠水青山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永恒底色。”淮安市政協主席戚壽余表示。
(通訊員 王成虎 謝林林 王洪燕 本報記者 江迪)
編輯:閆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