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遼寧省政協委員建言民族自治縣城鄉融合發展
本報訊(記者 王金晶)“遼寧省各自治縣旅游資源豐富,少數民族文化獨具魅力,深耕文旅融合是推動自治縣城鄉融合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和實現路徑。”“要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激發自治縣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應持續深化我省農村科技特派專項行動,促進科技成果在自治縣就地轉化。”不久前,在遼寧省政協召開的“推動自治縣城鄉融合發展實現新突破”月度協商會上,參會委員積極建言提升自治成效,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遼寧省有6個滿族自治縣和2個蒙古族自治縣,轄內地域廣闊、人口眾多,但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今年3月下旬至5月初,遼寧省政協副主席余功斌率調研組對自治縣城鄉融合發展面臨的結構性矛盾展開調研。此次會上,委員們在前一階段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自治縣居民以少數民族為主,保持一定的民族生活習慣。在治理上應結合民俗特點,設立城鄉發展基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醫療、教育等資源配置,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斷提升自治縣的自治成效。”李文生委員說。
彭立春委員建議,發展田園綜合體及現代農業產業園,探索非遺體驗、休閑度假、特色民宿、種植采摘、鄉村康養等產業推陳出新。
缺乏科技與人才支撐是自治縣的普遍情況。趙鑄委員建議引導高校將服務國家戰略視角聚焦到自治縣高質量發展的具體需求上來,將自治縣產業發展連接到高校學科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產教融合。
自治縣多為生態保護紅線覆蓋比例較高的生態涵養區。李春委員建議,生態功能區保護轉移支付力度應進一步傾斜于自治縣,進一步完善政府間橫向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對環境保護政策實施所形成的增支減收給予合理補償。
遼寧省政協主席周波表示,要把握好城鄉融合發展趨勢,立足自治縣特色和發展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統籌城鄉公共資源配置,統籌城鄉產業協調發展,加大城鄉融合重點領域改革創新力度,促進各類要素更多向鄉村流動,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動能。
編輯:崔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