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政協動態 協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訪談 正商量 提案摘編 議政瞬間

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全國政協委員樊杰: 完善我國高質量防災減災體系

2024年08月16日 08:43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案由:

自2008年汶川發生特大地震以來,我國經歷了玉樹、蘆山、舟曲、魯甸等多次重大自然災害。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災區恢復重建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但同時災區恢復重建工作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是自然災害多發區的自然災害風險大的基本特征沒有改變。如青藏高原邊緣地帶的地震災害和山地次生災害風險依然很大,避險搬遷應該是治本之策。如果就地調整位置避災,大多難以避讓剛剛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如果易地搬遷,搬遷成本高,欠發達地區財政難以支撐,地方政府也難以統籌跨地區搬遷的各種事宜。

二是防災前置的工作做得仍不到位。災害形成有客觀作用,也有增加暴露度、疏于治理的放大災損的人為作用。如舟曲泥石流與錯誤地開發建設排洪通道有關,魯甸災損較大又與當地民居建設的防震標準低和建筑質量差有關。防災前置工作尚未徹底消除人為放大災害風險的作用。

三是大規模的恢復重建投資對經濟發展的拉動效果并不顯著。每次災后重建,政府都有大規模投資,甚至給予了產業、園區建設的優惠政策,但沒有完全達到預期,顯著增強災區自身造血功能的投資方式和發展模式仍需要進一步探索。

四是重建規范仍有漏洞。向中央要資金、要項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重建資金縮減和重建項目調整產生一些半拉子工程,重建項目標準過高給地方財政帶來運行壓力等。

建議:

一、 加快研制自然災害高風險地區防災減災規劃和法律。篩選高風險區域,編制長遠防災減災規劃,頒發重點區域災害防治法。將高精度的災害風險、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超載狀況的評價作為科學規劃的基礎,對超載地區的人口要逐步、有序地搬遷。在全國率先實行農村住房建設監察制度,保障房屋建設質量。

二、 盡快開展災后重建和發展的第三方評估。對2008年以來重大災區恢復重建歷程進行“回頭看”。評估各級政府在項目選擇和資金投入方面的合理性與主體責任,結合災區實現現代化的新需要形成新政策。系統總結規律和經驗,包括應急規劃編制方法、項目資金管理措施、長效投入機制、重建收益分配模式等。

三、 在災區率先開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機制體制創新試點、示范。依托災區生態景觀、生物資源富集等優勢,抓住三江源、大熊貓、香格里拉等國家公園建設機遇,協同建立和完善保護和發展的協同機制,通過內地大生物大健康產業的科技研發,培育新產業,帶動當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上一個新臺階。

四、 針對已經出現的重大問題及時整改并開展系統治理,確保恢復重建全過程經得起歷史檢驗。

編輯:崔姝音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a∨中文字幕 | 日本乱码视频中文字幕 | 免费乱理伦片在线观看2017 | 亚洲欧美动漫少妇自拍 | 日韩中文无线码在线视频观看 | 先锋影音国产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