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政協動態 協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訪談 正商量 提案摘編 議政瞬間

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全國政協委員張興贏: 加強城市氣候變化適應能力建設

2024年08月16日 08:43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案由: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評估報告指出,全球大約有33億至36億人生活在氣候變化高度脆弱環境中。中國因氣候條件復雜、生態環境整體脆弱而更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適應氣候變化是減少氣候風險和脆弱性的重要措施。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適應氣候,2016年6月,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印發了《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建設30個適應氣候變化試點城市。2022年我國出臺《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推進適應氣候變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發展,提高城市氣候變化適應能力建設需求更為迫切。

城市適應氣候變化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這不僅意味著要在基礎設施等的建設上未雨綢繆,留有一定的“冗余度”和彈性,也意味著要構建適應氣候變化的經濟、公共衛生和健康體系等,同時還需提高全社會適應氣候變化的認知。

建議:

一、 加強氣候變化監測和早期預警以及適應措施的監測評估。在“雙碳”目標下,我國需繼續堅持減緩和適應并重、提高減緩和適應的協同效應,需加強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其影響的監測和面向重點行業和領域的早期預警,提升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的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建立適應氣候變化措施的實施效果監測評價體系,完善多部門跨領域的適應氣候變化合作機制,強化適應氣候變化科技和財政金融的支持力度。

二、 完善城市保障基礎設施安全指標體系。強化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對城市水資源、能源、交通等保障設施的影響研究,將氣候變化風險納入相關行業建設的技術標準規范,以完善城市暴雨、大風等相關工程建設與防范標準,提高沿海城市海平面變化相關防護設施的設計要求,加強城市洪澇防御能力建設與供水保障等,提高城市韌性。

三、 提升城市氣候風險綜合應對能力。推動氣候變化風險預警與城市信息化平臺建設對接,強化預警信息及時、快速發布。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術提高適應能力建設的現代化水平,提高城市氣候風險精細化管控和治理能力。加強信息共享,提高氣候變化對城市人群健康等影響的適應對策研究,加強對相關急、慢性病的防范和適應能力。普及適應氣候變化科學知識,加強公眾自我防范意識,提升公眾防災減災技能。

四、 提升城市氣象服務保障能力。提高氣象精準服務水平,將氣象服務深度融入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加強氣候變化監測評估和風險預估能力,推動構建城市適應氣候變化的氣象服務保障體系,落實和深化行業間數據資源共享,發展網格化、智慧化、專業化、信息化服務技術,提升城市防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其次生災害的能力。

編輯:崔姝音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亭亭亚洲Av |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 |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中文一区蜜芽 |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乱码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