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52個“山水工程”累計完成治理面積超過1億畝
中國持續穩步推進“山水工程”人民政協網8月16日電(記者 高志民)全國生態日期間,自然資源部會同相關部門指導各地穩步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在支撐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自然資源部、財政部等部門深入貫徹落實“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理念,遵循自然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和內在機理,統籌部署、多措并舉,集成整合相關資金和政策,對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陸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截至目前,52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累計完成治理面積超過1億畝。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西部大開發等國家重大戰略,著力以高水平保護修復支撐高質量發展。
山水工程在超大城市生態治理中具有顯著示范意義。入選“十四五”第三批中央財政獎補資金支持范圍的首都西部生態屏障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與災后恢復重建、韌性城市建設、鄉村振興等有機融合。受臺風“杜蘇芮”影響,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市遭遇歷史罕見極端降雨災害,首都西部山水工程實施本底條件發生了嚴重破壞和改變。自然資源部等部門遵循適應性管理理念,指導北京市結合災后生態本底變化情況和突出生態問題,對工程實施方案進行科學調整。北京市按照“一年基本恢復、三年
在河北白洋淀,保定市白洋淀上游山水工程與“十三五”期間實施的雄安新區山水工程有效銜接,
在青海、山西、寧夏,新一批山水工程正在成為黃河流域以高水平保護修復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湟水流域是黃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同時也是青海耕地和人口最集中的區域。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東部湟水流域山水工程將優化國土空間格局,發揮湟水流域生態最大潛力,為青藏高原生態修復、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提供示范引領。按照規劃,到2025年,該工程將減少湟水流域2.64%的水土流失面積,增加0.39%林草植被覆蓋度,完成15.77萬公頃的生態保護修復總面積。在豐富湟水流域森林、草地、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提高農業生產效益的同時,構建獨具特色的生態產業體系。
六盤山生態功能區(寧夏段)是“三區四帶”重點生態
秦嶺腳下,人與自然的關系正在重塑。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中央水塔”、中華民族的祖脈。2014年5月以來,
目前,秦嶺北麓已完成生態修復面積2.88萬公頃,修復河道542公里。植被覆蓋度顯著上升,近三年平均植被固碳量達620萬噸,水源涵養功能和生物多樣性有效提升。秦嶺陜西段超過99%的區域,被評為生態狀況“優”“優良”等級。
內蒙古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位于“三區四帶”國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帶”的關鍵地區,對保障黃河中上游水生態具有重要意義。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工程以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為中心,著力提升“北方防沙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保障黃河中上游以及烏梁素海流域水生態安全,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和節約用水、維護水資源平衡。工程的實施,有效切斷烏蘭布和沙漠向黃河侵入黃沙的通道,對保護黃河和改善烏梁素海流域生態環境產生積極作用。
山為骨架,水為血脈。貴州遵循大山大河分布的自然規律,圍繞修復高原生態屏障、保障流域生態廊道、提升城鎮生態品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點任務實施山水工程。目前,貴州已全面完成烏
海菜花歸來。以蒼山為屏障、洱海為核心形成的洱海流域,對于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水源涵養等生態功能的發揮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洱海流域正處于持續打贏水質攻堅戰、守好我國生物多樣性寶庫的關鍵階段。云南通過實施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促進洱海保護治理從“一湖之治”全面轉向“全域之治、系統之治”。在洱海湖區推動“岸上”與“水里”協同共治,多措并舉維護洱海生物多樣性水平,實現洱海生態系統良性循環與水美魚豐。
打造“百鳥之巢、巢湖之腎、洪水之庫”,是安徽巢湖流域山水工程的目標。巢湖位于“三區四帶”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中的大別山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環巢湖生態保護帶”中的肥東縣十八聯圩濕地修復三期工程采取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通過退漁還湖、退塘還濕,利用污染底泥分類分級處理、生態滲濾島、基于生物多樣性的食物網構建、行蓄洪約束下的濕地生態修復集成技術,重構濕地生境,濕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水質凈化、蓄洪調節等綜合功能充分發揮。
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司負責人表示,以山水工程等國家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為抓手,我國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已實現由單一要素向系統治理轉變,由工程措施為主向自然恢復為主轉變,由末端治理向全鏈條管理轉變,由單純依靠財政向多元化投入轉變的四個轉變,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轉變
“中國山水工程是全世界最有希望、最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態修復范例之一。”正如聯合國在評選首批“世界十大生態恢復旗艦項目”時的贊譽,一個個分布在我國“三區四帶”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區域生態安全屏障關鍵節點的山水工程,正在演繹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音符。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