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打造國家生態文明高地
要深化生態環境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提升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中共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吨泄仓醒腙P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從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等方面,進一步明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目標任務、重點舉措,為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中共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從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到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從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到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從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到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從制度不嚴格、法治不嚴密、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到實施“史上最嚴環保法”,我國構建起科學嚴密、系統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體系,開展了一系列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進行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加快推進,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動力。
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必須承擔起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責任,努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我們要堅決扛起“國之大者”的政治責任,深化生態環境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提升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
加強生態文明法治建設。深入貫徹實施生態環境領域法律法規,特別是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法和《青海省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統籌推進生態環境領域地方性法規的制定與修改,持續加大生態環境領域執法檢查,健全生態環境執法司法保護大格局,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破除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與修復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強不同環境管理制度之間的協調配合,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的統籌能力。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健全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體系,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力度,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監管能力。制定完善生態環境經濟政策體系,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生態權益交易市場建設,系統推進生態文明教育,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的協同能力,切實增強生態環境治理效能。
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統籌生態安全布局,嚴格保護青藏高原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在總結三江源國家公園和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基礎上,推動國家公園體制機制更加成熟定型,扎實推進青海湖國家公園、昆侖山國家公園創建,探索建立國家公園特許經營制度和資源保護利用新模式,深化推進自然保護地體制機制改革,高標準建設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上走在前列。
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推進青藏高原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加快建設青藏高原清潔能源“西電東送”通道,推動綠色能源和綠色算力融合發展,著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完善綠色低碳政策體系,構建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健全體現碳匯價值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快推進“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
(作者劉同德系全國政協常委,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
編輯:閆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