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寧夏三級政協聯合就醫保基金使用協商議政
守護好百姓的“看病錢”“救命錢”醫保基金是人民群眾的“看病錢”和“救命錢”,加強醫保基金合理使用,對提高基金使用效率、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減輕群眾看病就醫負擔具有重要意義。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以“加強醫保基金合理使用 助推我區人民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為題召開三級聯動專題協商會。
2018年以來,寧夏全區處罰和追回違規使用醫保基金4.58億元,累計處理違法違規違約醫藥機構6929家(次)、參保人員813人,曝光典型案例173例。
記者注意到,本次協商會議前,自治區政協委員通過寧夏“互聯網+政協”、微信群開設專欄,開展網絡議政,共收集意見建議70余條。同時,依托醫藥衛生界委員開展委員聯系界別群眾活動,廣泛征集意見建議,部分自治區、市、縣政協委員還開展了自主調研。
如何提高全區醫保基金使用績效?如何健全醫保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機制和基金監督管理執法體制?協商會上,三級政協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自治區政協委員馬鋒在醫療一線工作多年,他表示,“我區門診慢特病及門診統籌起付額可以合并計算,雙通道藥品起付額需要單獨計算,導致參保患者通過雙通道購藥還要再出起付額,加重了參保患者的經濟負擔。”他建議,將雙通道藥品起付額與門診慢特病及門診統籌起付額合并計算。
近年來,寧夏積極拓寬便民就醫渠道,外地患者住院可以實行異地醫保結算等舉措獲得群眾一致好評。“但慢病、腫瘤等20余種需要門診長期開藥的疾病,無法實行異地醫保,需患者自費。”自治區政協委員吳慶秋建議,門診慢病等大病可通過異地醫保報銷,方便外來患者就醫。
如何守好百姓“看病錢”“救命錢”,進一步夯實醫保基金監管基石?自治區政協委員劉金星表示,“目前國家醫保局已經構建了‘重點藥品監測’‘虛假購藥’‘非法倒賣醫保藥品’等大數據模型,精準篩查各類可疑線索并下發各地核查。”建議寧夏建立類似大數據模型,確保醫保基金監管到位。
市縣政協也就當地情況積極發言。
4月以來,銀川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深入銀川市屬醫院、醫保中心、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專項調研,發現醫保基金使用存在“跑冒滴漏”現象,醫保基金監管形勢依然嚴峻。銀川市政協副主席徐永豪建議加強醫保基金監管,持續開展醫保基金使用執法檢查,強化大數據賦能,推動醫保基金智能監管系統和反欺詐大數據應用監管平臺的建設,建立完善非現場智能監管和現場監督檢查有機結合的醫保基金立體監管體系,讓醫保基金“好鋼用在刀刃上”,有效維護醫保基金安全。
“村衛生室受年度門診醫保打包定額限制,一些村醫半年甚至大半年無法看病開處方,村民只能到鄉鎮衛生院或縣醫院看病買藥,這與分級診療制度設計初衷相違背。”吳忠市鹽池縣政協主席張晨建議,科學測算各醫療機構年度預算打包,合理進行醫保基金二次分配,切實解決村醫“半年閑”問題。
“建議建立‘互聯網+醫保’政策,擴大醫保支付覆蓋范圍。”“醫保部門要不斷改進宣傳方式,擴大患者獲取醫保政策信息的途徑。”“深化公立醫療機構改革、加大財政資金投入保障力度、完善醫保基金二次分配制度、強化‘三醫’協同發展推進機制。”
“委員們的調研過程扎實,數據佐證翔實,分析鞭辟入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委員務實的建議得到相關廳局積極回應。自治區醫保局、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負責同志與委員互動交流,認為委員們的建議切準了制約寧夏醫保基金合理使用的要害,將認真研究解決。
委員們表示,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圍繞醫保突出問題,通過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積極建言獻策,為寧夏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本報記者 范文杰)
編輯:閆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