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遼寧省盤錦市政協——
做粗“稻米鏈”建好“新糧港”遼寧省盤錦市不僅是水稻種植的高產區,也是東北及內蒙古東部地區最近的出海通道。如何強化“北糧南運”節點優勢,加快建設東北稻米集散和精深加工基地?盤錦市政協通過深入調研、專題協商尋找破題之道。
盤錦市工商聯主席翟月雷介紹說,為了切實研究好這一課題,市政協主席白鷗牽頭調研活動,率調研組到益海嘉里、中儲糧和盤錦港等地現場了解情況;市工商聯積極爭取“外腦”支持,采取線上探討交流和實地調研相結合的研究方式等,進一步提升了建議的質量。
8月20日,在盤錦市政協機關會議室里,專題協商會如期召開。“盡管盤錦大米在市場上享有一定的聲譽,但其種質資源有待進一步開發和優化,其品牌知名度和價值感仍有待進一步提升。”“盤錦還未與黑龍江和吉林建立北米南運水稻深加工合作機制,域內糧食企業的加工能力和盤錦港的糧食儲運能力均未得到充分利用。”發言中,委員們一針見血提出問題。
據了解,盤錦水稻播種面積穩定在16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100萬噸以上。今年1-5月盤錦港糧食吞吐量完成196萬噸,同比增長18.9%。中儲糧糧食物流、油脂加工等重點產業項目陸續投產,京糧盤錦港糧食物流產業園也有望在今年年底建成使用。盤錦稻谷全產業鏈被農業農村部列入全國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建設名單……
盡管盤錦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在委員和專家們的眼中短板猶存。“盤錦港航綜合運輸成本較遼西港口偏高,與錦州港、葫蘆島港貨源腹地又有重合;航線較少、周期較長,也影響了盤錦港糧食運輸的效能和市場競爭力。”“目前,中儲糧、匯福糧油、京糧等知名企業入駐盤錦,形成了大米、稻米油、谷維素、阿魏酸、白炭黑等全產業鏈加工鏈條,但受原材料供給影響,企業‘吃不飽’,產業鏈條雖然較全、較長,但也較細。”
直面問題,鐘順成、王帥、周明明委員提出,設立研發基金助力科研院所和企業加速對盤錦大米種子的更新;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新品種新技術開發,利用遙感測量、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放大本地區農業資源稟賦優勢,為盤錦大米種植注入新質生產力。
劉方委員建議,組建大米深加工產業服務中心,與東北其他水稻主產區建立水稻深加工合作機制,助力“北稻入盤”;通過大數據分析,建立企業物流需求模型,進一步完善港口設施和服務,逐步拓展北米南運的水運物流網絡。陳亮委員認為,可以發揮盤錦域內的東北新發地農產品供應鏈中心、盤山縣電商物流產業基地的糧油農產品集散作用,優化服務、降低成本,讓快遞成為“北糧南運”大宗物流的有益補充。
閆志剛、李瑩等專家建議推動期貨交割庫建設,多維度提高期貨糧食的流通質效,吸引、帶動更多的糧食企業來盤錦發展;進一步“做粗”稻米、大豆等糧油深加工產業鏈條,加強糧食產業與食品工業、生物醫藥等產業的融合發展。
市政協副主席崔建表示,市政協將強化思想引領,發揮專業優勢,加強合作交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為基地建設提出更豐富、更全面的思路和建議。
(本報記者 王金晶)
編輯:閆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