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協商建言
吉林省政協——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讓“中國飯碗”越端越牢夏日吉林,玉米拔節挺立,稻田一望無際,黑土地上沃野良田,萬物生長。
吉林省作為農業大省,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多年來,吉林省堅持把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放在重要位置,持續在農業機械化、智能化上聚焦聚力,不斷挖掘糧食增產潛力,糧食產量已經連續3年超過800億斤。
今年的吉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開展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大力研制推廣高端智能農機。拓展智慧農業應用場景,升級“吉農云”數字化平臺。在吉林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期間,委員們也圍繞農機產業發展提出提案,為現代農業插上科技創新“金翅膀”建言獻策。
“以國家農機裝備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為契機,加快培育農機裝備制造業產業發展。”李明森委員建議,加快探索以行業科技創新領軍企業為重點鏈主培育對象的產業鏈整合形成機制,積聚科技創新領軍企業的創新資源,以科技創新為主、產能提升為輔,引領帶動本地企業實現產業鏈整合,推動吉林省農機裝備制造業產業的快速發展。
王昊昱委員建議,建立省級農機產業互聯網平臺,為農機產業鏈提供產業聯盟、智能制造、自主研發、產品供應、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服務,推動產業體系企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進一步提升吉林省農機產業智能化與信息化水平。
“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農機裝備作為農業科技的集成和大規模應用重要載體,無論是在提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方面,還是在節約資源、減少損耗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日前召開的“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十三省(區)政協協商座談會上,吉林省政協提出,在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中,作為糧食主產區省份,應當大力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不斷穩定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就高質量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吉林省政協建議,強化關鍵技術科研攻關,加強農機研發力度,盡快突破發動機、智能傳感器、切盤等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難題;推進農業機械化與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完善全國農業機械化電子政務信息平臺,加強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與各省農業機械化網站等的信息共享;優化農業機械化發展政策環境,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嚴格農機市場準入管理和質量監督,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完善服務體系,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網絡,鼓勵和支持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和專業服務公司的發展。創新服務模式,推廣“一站式”農機社會化服務等。
(本報記者 高峰)
編輯:閆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