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原創
“跑”贏洪水 智守江河安瀾
2024年“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從南到北一場場的洪水接踵而至。從洞庭湖、鄱陽湖水系強降雨,到松花江遼河流域暴雨洪水,長江、黃河、鴨綠江、松花江吉林段、烏蘇里江等河流相繼發生編號洪水,多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
如何在汛情最為緊要的“七下八上”時期守住江河安瀾?
織密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
“七下八上”關鍵期極端暴雨洪澇頻繁發生:794條河流超警戒水位,176條超保證水位,31條河流超歷史實測記錄,除海河流域外共發生編號洪水13次。
從7月16日起,水利部全面啟動防汛關鍵期工作機制,實行部長“周會商+局地暴雨會商+場次洪水會商”機制,部領導逐日主持會商研判。
7月25日,第3號臺風“格美”登陸福建沿海后朝西北方向深入內陸,在江西九江突然轉為西行,殘余環流仍繼續向北輸送著水汽,降雨影響覆蓋我國全部七大流域。
7月27日凌晨,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珠江委”)的大樓依舊燈火通明,有關部門還在加班加點安排部署韓江等洪水防御工作。珠江委強化流域統一調度,會同廣東、福建水利部門科學調度韓江、東江等干支流水庫群攔洪削峰錯峰,滾動發布預報信息194站次4800余條次,發布靶向預警信息4700余條,并提前派出工作組赴梅州蕉嶺、平遠等地,督促指導地方做好臺風暴雨洪水防范應對工作。
從強降雨防范到水庫調度運用,從中小水庫安全度汛到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災害防御,從堤防、河道巡查防守到一線應急搶險技術支撐,水利部門以“防”字當先,層層壓實責任,確保調度指揮指令暢通、執行到位,盡最大努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流域防洪工程體系成就防洪利器
8月10日下午,在蒙蒙細雨映襯下,豐滿水庫大壩顯得更加巍峨高大。這座位于吉林市東南的總庫容超百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在今年松花江洪水阻擊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豐滿、白山水庫是松花江吉林段干流重要控制性樞紐。7月下旬短短3天里豐滿水庫入庫流量增加到5倍以上,發生1933年有資料以來最大洪水。“根據今年的中長期預報,7月1日前,松遼委控制豐滿、白山水庫水位分別低于汛限水位5.08米、8.8米。”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松遼委”)防御處處長左海陽說,兩庫多預留出26.4億立方米庫容,為迎戰汛期可能發生的大洪水留足“安全余量”,牢牢掌握防汛主動權。
水工程調度并不是一個水庫的單打獨斗。“水利部以流域為單元,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統籌當前和長遠,堅持系統、科學、安全、精準調度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發揮其整體作用。”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司長姚文廣表示。
“長江流域水工程聯合調度的規模、范圍不斷擴大,總數從2012年的10座增加到目前的127座,其中控制性水庫53座,通過調度水工程攔洪削峰,使得洪水應對更加主動。”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長江委”)水旱災害防御局局長徐照明說。
今年入汛以來,長江委已指揮調度流域53座控制性水庫累計攔洪282億立方米。其中,“國之重器”三峽水庫防洪作用凸顯。
7月10日,在團洲垸決口成功合龍后,長江委調度三峽水庫首次開啟泄洪孔騰庫,為后續防洪做好準備。7月11日18時,受長江上游來水及庫區降雨影響,長江發生2024年第2號洪水,給以三峽水庫為核心的長江上中游水庫群調度增添了難度和復雜性。
長江委專家在滾動會商中作出決策:在“蓄泄兼籌、以泄為主”方針指導下,精準控制三峽水庫出庫流量至37000立方米每秒適度攔蓄洪水,削峰率達32%。同時聯合調度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等15座控制性水庫配合三峽水庫攔洪,全力削減三峽水庫入庫洪峰9000立方米每秒左右,在實現對2號洪水攔洪削峰、確保長江中下游防洪安全的同時,盡量控制三峽水庫水位上漲速度,避免三峽庫區淹沒風險。據測算,在長江先后發生1號、2號編號洪水期間,三峽水庫累計攔洪126.8億立方米,降低了中下游干流水位0.7~3.1米,極大地減輕了下游沿線防洪壓力,發揮了“國之重器”的防洪減災作用。
數字孿生技術助力科技防汛
防汛就像打仗一樣,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在洪水調度會商決策過程中,數字孿生三峽、數字孿生漢江得到運用,為洪水演進分析、庫區淹沒風險測算、行蓄洪空間預警等提供強有力智慧化支撐,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介紹,數字孿生是一種利用數據通過仿真過程在虛擬空間中完成映射的技術,既迅速又準確,成為水利人防汛的主心骨。
2023年以來,在水利部統一領導、水利部三峽司組織協調下,長江委、三峽集團等參建單位持續發力,初步建成數字孿生三峽1.0版。
“防汛調度要下足繡花功夫,一個流量、一方庫容的精打細算,實現厘米級水位精細調度。”長江委水旱災害防御局局長徐照明介紹說。
“我們可以通過數字孿生平臺,實時查找在線流量、流速等數據,為報汛工作提供參考。”長江委水文中游局漢口分局副局長陳靜介紹:“同時,我們自主研發了‘智水’AI模型,采用機器學習的方法根據上下游、漢口站的水位及斷面情況推算實時流量,與在線監測和人工采集數據進行比較,從而提高報汛的精度,這在今年的防汛測報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現在水文預報精準度越來越高,數字孿生AI推流和在線測流也已經投入使用,可以實時獲悉水情及變化趨勢,增強了對各類可能發生情況的預見性,在面對洪水時我們的心里更加有底了。”長江委水文局中游局岳陽分局局長唐聰介紹。
智慧水利創新的腳步從不停止,目前正在研發的“數字孿生三峽2.0版”可以動態呈現洪水演進過程,利用數字孿生技術作出洪水整體復盤,呈現更為直觀的量化數據模型,為行政領導快速理解水利知識,作出系統性規劃調度提供了現實可行性,讓水利信息電子模擬技術走在時代前列。
水利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水利部加快完善水旱災害防御體制機制,堅持建管并重、機制創新、科技賦能,不斷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水旱災害防御工作體系,加快推進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雖然“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已過,水利部門洪災防御工作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但“行百里者半九十”,水利部將繼續落實落細各項防御措施,努力讓防御措施跑贏洪水、把風險隱患消除在成災之前,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本報記者 王菡娟)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