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民族宗教
以三中全會精神推動道教中國化的全面實踐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改革發展樹立了方向標、繪就了路線圖、吹響了沖鋒號。道教界應將學習貫徹三中全會精神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深刻領會和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重大原則、重大舉措、根本保證,引導廣大信教群眾支持、擁護中共中央領導的全面深化改革,積極參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以三中全會精神推動道教中國化的全面實踐。
首先要堅定“文化自信”。全會提出“要增強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推動“宗教中國化”的過程中,道教肩負著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且重要的使命。一方面,我們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對豐富、龐雜的道教傳統文化進行揚棄,保留、傳承、傳播優秀的內容,也就是傳統智慧的精華、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內容;同時也要自覺革除那些陳腐的、帶有封建性質的、明顯與時代脫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的內容。另一方面,要將道教的當代化與推動道教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在傳播與傳承形式上,加快適應好、運用好信息技術,探索年輕一代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構建符合時代精神的傳承關系,讓道教文化中的寶貴文化遺產能夠在新時代煥發新生并發揮積極作用。
其次要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求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和諧共生”,是中國傳統智慧中的精華,而道教、道家是其重要的傳承者。道家典籍、道教的宗教實踐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態理念、生態智慧。道教界要珍惜這一寶貴財富,下大力氣進行挖掘、整理、詮釋,引導廣大信教群眾理解、遵從并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自覺為生態保護、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與此同時,我們還要通過積極參與“洞天福地”申遺等項目工作,為中國生態文化的內涵豐富和對外傳播作出應有貢獻。
第三要倡導“和平發展”。全會提出,“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踐行全人類共同價值,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但隨著中華文化的傳播和華僑華人的出海,道教早已走向世界,在東南亞地區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在歐美各國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道教倡導和平,倡導不同國家、民族、職業、性別人群之間的人格平等,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在許多方面契合全人類共同價值,與“全球文明倡議”的精神主旨不謀而合。道教要充分建設好、利用好自身的海外影響力,發揮民間外交作用,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跨宗教對話,為世界和平、文明交流互鑒等方面作出貢獻。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
編輯:崔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