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9月9日電(記者 王菡娟)個人如何采取行動減少空氣污染、
減緩氣候變化?為什么要重點關注空氣污染對婦幼人群的健康影響?9月7日,2024年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為下一代添藍”空氣-氣候-健康科普活動在北京舉行,并發布《“為下一代添藍”婦幼人群如何應對空氣污染科普手冊》。

今年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的主題為“現在投資清潔空氣”(Invest in #Clean Air Now)。該節日于2019年由第74屆聯合國大會確立,旨在強調清潔空氣的重要性,提高公眾意識,并推動采取行動改善空氣質量。投資清潔空氣,其實就是在“投資”我們的呼吸健康。對于嬰幼兒、兒童、孕婦等對空氣污染更為敏感的人群而言,進一步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可以得到更大程度、更加完善的健康保護,因此尤為值得關注與重視。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閆世東表示,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價為“北京奇跡”的“一微克藍”是中國治理大氣污染、保護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用十年污染防治攻堅,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但同時,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當前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大氣污染治理也面臨與以往不同的形勢和挑戰。在大氣治理過程中,公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家相關政策文件也指出要充分發揮其作用。自2020年,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和亞洲清潔空氣中心聯合舉辦“添藍”系列活動,至今已是第五個年頭,社會影響力逐年遞增。今年的系列活動,面向婦幼等對空氣質量關注度更高的人群進行知識科普,并計劃結合騎行、徒步等低碳環保活動,展開藍天保護主題對話,進行更大范圍傳播,由此將影響和帶動更多公眾參與其中。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朱彤在致辭中表示,空氣污染是人類健康面臨的最大環境風險,也是可避免的全球主要疾病負擔來源之一。過去十余年,空氣質量的顯著改善帶來了越來越多的藍天,也帶來了可觀的健康收益,包括預期壽命的增加、健康風險的減少、醫療開支的節約等方方面面。展望未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達成“碳中和”目標的雄心和減排行動,有望從根本上解決空氣污染問題,可以促成健康風險管理的升級。在未來的空氣質量管理策略中,不僅要考慮全人群健康保護,還要考慮對脆弱人群的保護,特別是對婦幼人群的充分保護。對中國而言,這是一個協同實現空氣、氣候、健康領域的多重治理目標、提升其協同效益、最大程度保護公眾健康的重要機遇,需要和歡迎每一個人的積極參與。
當天的活動上,由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薛濤代表研究團隊,解讀了中國空氣質量改善的健康效應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正式對外發布《“為下一代添藍”婦幼人群如何應對空氣污染科普手冊》。
據介紹,《“為下一代添藍”婦幼人群如何應對空氣污染科普手冊》主要面向新生代父母,旨在提升其對空氣質量、氣候變化的認知,提高其采取行動、做好防護的能力,切實保障婦幼健康。手冊圖文并茂,以易讀易懂的方式介紹了為什么要重點關注婦幼人群、如何科學做好防護,以及個人如何采取行動,減少空氣污染、減緩氣候變化等知識點,涵蓋AQI(空氣質量指數)查詢和應用、口罩的選購及使用、空氣凈化器的選購使用和維護等實用措施,兼具科學性、趣味性與可操作性。
本次活動由亞洲清潔空氣中心、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與墨跡天氣,聯合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空氣-氣候-健康集成研究計劃與交流平臺(ARCH)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