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何以“煥新”唯有創新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加強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完善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業發展政策和治理體系,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在新一輪改革創新的洪流中,“老工業基地”如何煥發“第二春”?在曾誕生過許多“中國第一”的古都洛陽,一家家民營企業把目光瞄準科技創新:在愚公故里濟源,依靠科技創新,把一塊塊鋼鐵化作一樣樣新材料,擺上“世界貨架”;因煤而生的平頂山,依靠科技創新,把一塊塊煤變作一根根絲,走進百姓生活;有“辣椒之都”美譽的漯河臨潁縣,把辣椒化作植物色素,讓百姓生活更加多彩……
在科技創新的浪潮中,河南民企以不同的方式展現出各自的活力,河南雙匯從一個國有小廠,在改革的推動下,成為世界知名的食品加工民營企業;鄭州三全從一顆小湯圓,通過科技創新,不斷研發新的產品,產品遠銷數十個國家;新鄉長垣起重機,從一顆螺絲釘敲打出世界知名的起重機產業,通過科技創新,產品不斷升級,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可見,要想“煥新”,必須創新,是不變的事實,也是河南各地構建民營經濟新發展格局和民營企業踐行新發展理念、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中原更加出彩”的生動實踐。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