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費孝通的文化箴言
1990年,費孝通迎來了他的80壽辰。各界賢達齊聚一堂,為這位學界泰斗賀壽。
宴會上氣氛熱烈,大家在對費老表達祝福之余,自然而然地談到了他一生斐然的學術成就以及對社會的卓越貢獻。有人提及當今世界文化的多元現(xiàn)狀,還有不同文化交流碰撞時產(chǎn)生的諸多問題與挑戰(zhàn)。
費孝通面帶微笑,思緒飄回往昔。他回憶起在英國留學時,曾與同學利奇就人類學的治學理念展開的深刻探討。利奇覺得人類學不過是智力的操練或游戲,可費孝通卻堅定地認為,身為中國學者,不能僅僅將研究當作個人的自我實現(xiàn)。
他還回想起當初放棄醫(yī)學轉攻人類學的初心,那正是源自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學以致用”的使命感。在他心中,學術研究必須要為社會的發(fā)展進步貢獻力量。
說起文化,費孝通的眼神中更添神采。他提及在大瑤山考察的那段日子,與瑤族同胞共同生活的經(jīng)歷讓他深切領悟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真諦。費孝通解釋說,“各美其美”是每個民族都有自己認定的美好,而在其他民族看來或許并非如此。但只要民族之間能尊重彼此的價值標準,那便是了不起的進步。他進一步闡述,當民族之間平等交流頻繁,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其他民族認為美的事物,自己也能欣賞,這便是“美人之美”,這是超脫自身生活方式的高境界。
緊接著,費孝通目光深邃,繼續(xù)說道:“‘美人之美’再升華一步,就是‘美美與共’。當不同的標準相互融合,便達到了古人所向往的‘天下大同’。”
在場眾人紛紛點頭,深深為這番話語所觸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16字箴言簡潔有力,深刻闡明了尊重文化多樣性、自我認知、相互理解與包容的重要意義。
壽辰聚會結束后,費孝通的16字文化箴言迅速傳播開來,引發(fā)了廣泛的討論和思考。它成為了人們處理文化關系、促進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準則,也讓更多人對費孝通的學術思想和人文精神有了更深刻地認識和敬意。(周星)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