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原創
我國首個國家空間科學規劃發布
本報訊(記者 王碩)2027年空間科學研究水平整體躍升;2035年重點方向躋身國際前列;2050年重要領域國際領先,成為世界空間科學強國。在10月15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國家航天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發布《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我國空間科學發展“三步走”戰略目標。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赤飚介紹,這是我國首個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將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開展空間科學研究的依據。同時,《規劃》提出了至2050年我國空間科學發展路線圖以及我國擬突破的“極端宇宙”“時空漣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5大科學主題和17個優先發展方向。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介紹,我國航天經過60多年的發展,空間科學進入創新發展的“快車道”,但與世界航天強國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為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我國歷時2年多,編制了《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相關領域的50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了規劃編制。
按照《規劃》要求,我國將梯次布局和論證實施國家空間科學任務,統籌和強化任務驅動的基礎研究,打造空間科學高水平人才隊伍,不斷取得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標志性原創成果,實現空間科學高質量發展,躋身國際前列,成為空間科學強國。
編輯: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