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統一戰線>民族宗教
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系列文化展陳活動揭幕
人民政協網寧波10月16日電(記者 修菁)10月15日,作為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的系列活動之一,世界佛教文化系列展陳活動在浙江寧波奉化彌勒博物館揭幕。
10月15日,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文化展陳揭幕儀式在浙江寧波彌勒博物館舉行。
記者了解到,本屆論壇文化展陳有四大特點:一是規模大,本屆論壇展陳總面積約2.3萬平方方米,為歷屆論壇展陳面積最大。其中“同愿同行”“和合共生”“翰墨佛緣”三大主題展陳約1.5萬平方米,須彌山和彌勒文化專題展約0.8萬平米。二是檔次高,三大主題展共展出文物73件,包括一級文物12件(套),二級文物15件(套),三級文物23件(套)。
三是原創性,中國美術學院前院長高世名帶領由13名教授近百人組成的團組創作了98幅共2000平尺畫作,其中包括前五屆論壇回顧畫作、30米“梵山圣境”長卷等優秀作品,創作水準全國領先。
四是數字化,采用了沉浸式體驗、裸眼3D、3D打印、全息投影、交互式多媒體、巖彩動畫等載體,數字化展陳形式或內容占總面積的22%,全方位、立體式、多角度呈現“別樣精彩”效果。
10月15日,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三場文化展陳在浙江寧波彌勒博物館舉行。圖為與會者參觀“同愿同行——中國佛教傳承發展主題創作展”。
位于展廳一層的“同愿同行——中國佛教傳承發展主題創作展”,匯聚展出130余件(套)佛教文物和作品,融藝術創作與學術研究為一體,將佛教思想中蘊含的慈悲、和平理念貫穿其中,表達出為促進世界和平、增進人類福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佛教智慧和力量的宗旨。
展覽以“同愿同行”為主旨,按照歷史人物、歷史題材、佛教名山、人間佛教四大主題,在“法門龍象”“史海擷英”“名山圣跡”“人間佛教”四大篇章之外,另設“藏傳佛教專題展(特展)”。除傳統的文物、書畫、篆刻、攝影作品外,此項展覽還運用多媒體影像、實物及模型、互動裝置等多種方式創新展陳。
與會者在“和合共生——世界佛教文化藝術展”上觀看佛教主題的非遺文化展示。
同在一層展廳展出的“和合共生——世界佛教文化藝術展”,著眼于中華文明與世界佛教的“和合”與“共生”,通過近500件造像、書畫、攝影、非遺等形式的藝術精品,梳理世界佛教文化的發展脈絡,體現佛教多元、和平、圓融的文化理念,以期為當代社會發展提供可借鑒的經驗。走進展覽現場,五幅色彩明艷的中國畫引人眼球。這些作品依次對應前五屆世界佛教論壇的盛況。藝術化的再現令人穿越時空,回憶經典瞬間,深刻感受到佛教在促進文化交流融合中發揮的橋梁作用。
同日,作為第六屆世界佛教論壇的系列文化主題展之一,“翰墨佛緣——‘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佛教藝術珍品展”也在寧波奉化彌勒博物館開幕,將持續到2025年4月。記者了解到,該展覽首次匯聚展出1100余幅中國歷代繪畫中的精品佛畫高清出版打樣稿,涵蓋敦煌藏經洞出土遺畫、黑水城遺址出土唐卡及其他入編“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的佛畫經典,以及通過等比例高保真數字化3D打印復制的中國石窟寺代表性龕像等,引領觀眾穿越時空,沉浸于歷史文明的深邃長河。
編輯: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