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4年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常委、民革山東省委會主委孫繼業:繁榮文化事業建設文化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當前文化消費市場已呈個性化、多元化趨勢,如何有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事業發展仍任重道遠。據調研,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文藝創作缺乏精品。藝術創作理念陳舊,舞臺表現時代感、科技感不強,吸引力、感染力不足。文學作品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無高峰現象仍然存在,缺乏市場號召力和影響力。
二是高端人才青黃不接。文藝創作隊伍參差不齊,年齡老化、梯隊層次銜接不夠,地方戲曲、文物考古、非遺專業人才緊缺,缺乏高水平領軍人才。
三是數字賦能有待融合。數字技術催生文化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智慧博物館、數字圖書館、線上美術館成為新潮流。目前文化資源數字化、生產數字化、傳播數字化環節還存在短板,大眾數字文化需求尚難滿足。
四是文物遺產活化不夠。各地博物館機構、藏品、基本陳列展覽數量雖多,但宣傳展示渠道單一,活化利用處于相對保守狀態。非遺與現代生活連接方式和路徑不夠豐富,一些非遺項目傳承困難,活態展示還有差距。
建議: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謀篇布局,破除“等靠要”思想,積極與市場融合,鼓勵各地文化場館增強自我“造血”功能,激發文化機構內生力。優化數字賦能驅動力。重視和運用人工智能、云計算、元宇宙等新技術,對典籍、文物、非遺等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轉化和開發,打造智慧化、沉浸式體驗,使歷史“活起來”。提升人才引育集聚力。強化文物全科人才培養,加強古建筑專業學科建設。建立非遺傳承人、傳播人、研究者等人才矩陣,實現非遺傳承“老、中、青”有序銜接。
二是推動文藝園地百花齊放,要堅持作品為王,以人民為中心,把群眾評價、專家評價和市場檢驗統一起來,引導文藝家、作家重心下移,創作更多思想深刻、藝術精湛、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堅持平臺為基。積極開展全國性重大文藝活動,整合城鄉各類空間資源,利用特色街區、旅游景點、網紅打卡地等打造演藝空間,提升優秀文藝作品的社會影響力、市場競爭力。堅持統籌為要。探索重大文藝創作“揭榜掛帥”機制,打造一批高品質、有流量的精品力作。推動戲曲、影視等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融合發展,以互動式數字演播等形式,擴大受眾群體,提升藝術效果。
三是助力文化遺產綻放新韻,建立文物數字資源綜合信息發布平臺,開展重要文物、精品展覽、珍貴館藏文物的數字場景再造和線上展覽展示,讓觀眾通過視、聽、觸等多重體驗深度融入,使更多文物活起來。激發非遺新活力。突出活態傳承,以“非遺+”傳播方式,將戲曲、民俗藝術等非遺項目融入課堂、企業、社區、景區,讓非遺元素走進大眾視野、融入現代生活,飛入“尋常百姓家”。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