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2024年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原副主席高小玫:加大社會參與力度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2024年10月22日 10:47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新時代人民群眾新興的文化需求快速增長,成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關照的內容。近年來在國家政策規劃引導下,各級政府持續投入公共服務,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和供給能力在提升。但同時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仍存在突出的短板弱項,需在政府、社會、全民“共建共享公共服務供給”的方向上,從政府治理層面檢討問題,落實基層政府職能轉變,推進實踐。

當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存在的問題:

一是效果上,居民感受度不高。財政出資的“文化配送”或“購買服務”,面上配送常常供需不匹配,精品配送供不應求,與社會的期望尚存在較大差距。此外社區學校的服務產品較為初級,無法滿足新的需求。

二是行政上,計劃思維和管制慣性痕跡較重。供給包攬式,內容單向“配送”,往往供非所需,導致有的財政精品項目只能淪為點綴,且公共資源分享顯失公平;工作定位彈性,因而隨意、應時而變;輕視社會化,“社會力量的參與”僅體現在“被購買”,自主生產的服務產品無門進入社區,因而與社會機構對接的規范性差、采購監督力度弱。

建議:

一是轉變認識和理念。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政府“購買”式供給應限于“基本”需求,而政府履職首在服務、重在服務。理念上,確認服務對象之主,將產品的決定權交給民眾,“惠民”在于自主“選”而非被“配送”;認識社會之能,看到基層文化服務的動力和創造力只能在社會、在市場;糾正服務免費觀念,政府和個人都要克服“免單”思維,免費不現實,缺失價格因素也終將傷害服務產品的創新。

二是改變行政做法。服務導向之下,充分尊重社會力量和市場邏輯。一方面,變政府“包攬式”為協同社會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少“配送”多“配合”,著重支持社會化服務供給及居民社團的文化活動;積極送保障搭平臺,社區人員配備要確保對接社會化服務,從管理上呼應其所需,讓社會力量能夠主動參與、樂于創造。另一方面,確保有限的財政資金之投入效能。政府購買項目,必須程序規范,運作公正、透明。要強化項目效果評價,尊重服務受眾的體驗和評議,實行與管理問責及服務機構續簽掛鉤的第三方評估。

三是拓展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實踐。引導社會文化服務進入社區,依市場機制提供價格普惠、付費可享的服務,樂見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主體壯大。要盡力挖掘社區沉淀的公共資源,理清關系、疏通阻礙,助力社會化服務降本,也為解決公共文化存量資源配置低效問題探索機制路徑。熱情接納各種新形式文化供給。促進以需求為導向的文化服務細分發展,讓普惠性公共文化服務覆蓋更多需求,也對接文化服務市場的蓬勃發展,創造豐富的精神文化美好生活。 


編輯:董雨吉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理夜论片大全 | 在线视频国产制服丝袜 | 亚洲人成aⅴ在线播放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乱码 | 亚洲另类欧美与日本 | 日韩精品精品第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