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資訊
農耕健身到安徽:“長”看田野好“豐”景
人民政協網合肥10月23日電 慶五谷豐登,盼國泰民安。9月21日—22日,由安徽省體育局、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4年長三角農耕健身邀請賽暨合肥市第六屆農耕健身大賽,在長豐縣雙墩鎮海寶村舉辦。來自浙江省、江蘇省、安徽省、上海市的29支代表隊、近500人參賽,身穿傳統服飾的選手們在田間地頭大顯身手、共慶豐收的喜悅。
農耕健身文化是中華民族農耕文明的瑰寶,農耕健身運動根植于農村田間地頭,也是一項融趣味、游樂、健身于一體的全民健身活動。今年的比賽項目設置緊扣農耕、農情、農趣,既有往屆傳統的“年年有魚”“同心鋸木”“車水抗旱”“顆粒歸倉”四個農耕項目,又新增了“巧搓玉米”和“木攆犁田”等貼近農耕農事實際的內容,使賽事更加貼近農家的日常生活。
從2018年在海寶村策劃并舉辦合肥市首屆農耕健身大賽至今,這項充滿農耕樂趣的賽事活動,已經成為雙墩鎮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金字招牌”,
千年古村煥發勃勃生機
走進合肥市長豐縣雙墩鎮海寶村,筆直的瀝青道路兩旁,坐落著郁郁蔥蔥的瓜蔞基地。風吹過處,秧苗翩翩起舞、藤蔓搖曳多姿。沿途一座座草莓園、黃桃園、葡萄園掩映于繁花綠葉之間,昭示著產業強村富民的蓬勃生機……
有著千年歷史的海寶村,地處江淮分水嶺的脊背,既不毗鄰交通要道,也不靠近縣城集鎮,以前是十年九旱、農業靠天收,產業基礎也
千年的文脈古韻,在海寶村留下了許多歷史古跡和動人傳說。這里擁有豐厚的人文景觀,著名的唐代洗馬寺遺址就默默訴說著過去的故事;而分水嶺的自然構造,也凸顯出了許多有趣的自然現象。例如,嶺脊上有口水塘,南半面水清澈,北半面水渾濁;呈“半江瑟瑟半江明”景狀。而且,由于保留了農耕原生態,海寶村的自然風景優美、生態環境良好,在發展鄉村旅游方面還有很大潛力可以挖掘。
為了找準村子的“魂”、留住農民的“根”,海寶村將人力、土地、資金、項目進行整合,把村民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出租的荒地、閑置宅基地流轉給合作社,讓老年人在家也有收入,有勞動能力的則留在合作社工作,負責播種和田間管理,讓“躺平”的土地翻動起來、讓“躺平”的村民勞動起來。最后,成功流轉拋荒地800余畝,盤活5戶閑置宅基地,成功地讓古村“動起來”、人氣“火起來”。2023年6月,海寶村榮獲合肥市第九批“合肥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稱號。
要說讓海寶村遠近馳名的“法寶”,“農耕賽”絕對功不可沒。自從2018年舉辦合肥市首屆農耕健身大賽以來,“農耕賽”就成了海寶村一張閃亮的“名片”。六年來,當地逐年對賽事進行提檔升級,先后承辦了合肥市老年人第六屆太極劍比賽、合肥市全民健身運動會冰壺比賽、鄉村趣味定向賽等系列賽事活動,多角度、全方位宣傳推廣“體育+文化旅游+鄉村振興”新模式,用體育賽事聚人氣,借體育賽事的開展助力鄉村振興,累計吸引游客約10萬人次,參與人次5500余人次,輻射傳播人群約40萬人次,大大推動了文體旅游和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
分水嶺上喜
“農耕+體育+文旅”,眾手澆開幸福花。圍繞“文旅強村”這個目標,海寶村統籌開展全村工作,在農耕文化研學游方面,村里對閑置的海寶小學進行改造,設置了農耕講堂、研學手工作坊、農產品展示室等,為孩子們建立了快樂的自然體驗“博物館”,成為江淮分水嶺上的“網紅打卡點”。在此基礎上,為了給賽事活動增添文化氛圍和藝術氣息,海寶村在鄉村旅游方面持續發力,陸續拓展農耕體驗、田園觀光、研學游學等活動,形成了“住農家屋、采農家菜、摘農家果”為一體的綜合鄉村休閑旅游模式,秉持“多點成線”的發展思路,將海寶農場、洗馬河、耕讀園、體育健身活動基地、“世外桃源”連點成串、連串成珠,打造了“耕讀園”“海寶壹號凌云閣”等“網紅”打卡地。如今,海寶村已經成為眾多游客透視分水嶺上美好生活的“一扇窗”,先后榮獲“安徽省農民體育健身活動基地”“全國農民體育健身活動基地”等稱號。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海寶村集體收入尚且不足50萬;到2022年時,村集體收入達到102.34萬,兩年時間實現村集體收入翻一番;2023年村集體收入再次刷新歷史紀錄,總計達到213.45萬元,在三年內實現村集體收入翻兩番的奇跡。如今,海寶村鄉村旅游的發展進一步鼓勵和激發了村民們創業的熱情,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和經濟來源,村民收入節節攀升、美好生活蒸蒸日上。(廣告)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