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紀念世界城市日十周年
讓世界聽到中國城市故事近年來,江蘇省如皋市圍繞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城市為目標,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努力實現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為城鄉融合發展注入堅實基礎,成功躋身“2024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前十名。圖為俯瞰江蘇省如皋市新城區。吳樹建 攝
城市,作為人類文明的結晶,承載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每年的10月31日為“世界城市日”。10月26日至31日,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在山東省威海市、上海市兩地舉辦。來自世界各地城市發展領域的代表相聚一堂,圍繞“共建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的主題,展開深入研討,為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首個中國倡議的國際日
世界城市日的誕生,源自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深遠影響,其總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不僅是對世博會精神的傳承,更是對全球城市化進程中面臨的共同挑戰與機遇的積極響應。
2013年,第68屆聯合國大會第二委員會通過有關人類住區問題的決議,決定自2014年起,將每年的10月31日設為“世界城市日”。這也是第一個由中國倡議設立、得到國際社會支持并經聯合國大會批準通過的國際日。
每年,聯合國與中國政府緊密合作,圍繞當前城市發展的熱點問題,共同確定年度主題,旨在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全球城市治理經驗的共享與互鑒。
十年來,上海、廈門、廣州、徐州、唐山、福州等城市相繼舉辦過“世界城市日”主場活動。近年來,隨著世界城市日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全球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到主辦世界城市日的隊伍中來。比如,2018年的“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在英國利物浦舉行;2019年則放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
今年,中國主場活動在山東威海和上海舉辦。住房城鄉建設部計劃財務外事司副司長李喆表示,通過這種雙城聯辦的方式,希望進一步探索提升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的有效路徑,同時也能充分展現國內不同城市的獨特風采。
人民城市為人民
在活動開幕式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提出,面向未來,要共建宜居之城,為人民群眾打造高品質生活空間;共塑韌性之城,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安心;共創智慧之城,讓科技更多地造福人民群眾;共筑綠色之城,讓城市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共護人文之城,為城市留下記憶、讓居民記住鄉愁;共興活力之城,讓城市更加開放包容、充滿機遇——這也代表著對“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解。
“人民城市”的核心要義是城市在規劃、建設與治理過程中,始終將人作為核心對象。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上??疾鞎r指出:“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p>
“人民城市”理念提出至今,正好五周年。這期間,中國城市化繼續穩步推進。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6.16%。全國城市道路里程56.44萬公里,城市燃氣普及率、污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8.25%、98.69%、99.9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5.65平方米;并積極向國際社會提供推動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以上海為例,過去五年,上海在建設“人民城市”方面推出了多個全國首創措施:首創“兩張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皟蓮埦W”后來被習近平總書記稱為城市治理的“牛鼻子”。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也進一步明確:“以治理數字化牽引治理現代化,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在細節上,首創“右轉必?!?措施,首創行人過街提示系統;首創“一專多能,全崗都通;一人在崗,事項通辦”的“治理通”“全崗通”工作機制,更被認為是上海對中國社區治理的兩大貢獻……這些都大大提升了上海的宜居宜業程度。
本次主場活動的舉辦地威海也是代表。威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梁皓表示,威海立足城市特色,頒布了全國首部精致城市建設條例以及城市風貌保護條例等11部地方性法規。在全國首創了精致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編制了20多部技術導則。通過規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口袋公園建設等一批民生工程,打造了多條以海濱休閑為主題的特色街區,部分街區和城市形象雕塑成為了深受網民和游客喜愛的“網紅打卡地”。探索綠色低碳發展路徑,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63%,成為山東省“核風光儲”綠色能源最齊全的城市。如今,精致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數已成為聯合國人居署指導和監測全球同類型城市發展的權威標準。威海先后2次榮獲“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等。
奏響城市發展新“樂章”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75年來,中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在本屆大會上,與會嘉賓們共同發布了《威海倡議》,倡導讓綠色低碳成為城市的動人底色,讓改革創新成為城市的強勁引擎,讓開放包容成為城市的特色底蘊,讓幸福溫情成為城市的不懈追求,讓安全韌性成為城市的穩固基石,共同打造“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美好愿景。
同期,還發布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背景下的“上海指數”山東應用報告》,收錄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優秀案例的《上海手冊》年度報告等。
作為城市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可更新國際文件和多邊國際合作平臺,本年的《上海手冊》經中外專家團隊遴選,收錄了來自12個國家的18個重點案例。
如南寧案例介紹了在南寧市老舊小區提升改造過程中顯現的一種由管理部門和社會力量成立聯合工作團隊的模式,通過社區議事制度支持,推行社區低碳循環建造,并提升社區治理水平;成都案例介紹了麓湖公園社區以生態為主題,開展多樣化的公眾教育和參與性項目,推動社區低碳運維,在社區內培育良好的生態文明素養等。
專家們表示,希望這些成果持續為中國和各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與指南,合力奏響城市發展的新“樂章”。(記者 王碩)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