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張幼儀的善良與擔當
張幼儀曾經留學德國,擔任過上海云裳服裝公司和女子銀行的經理。自結婚開始,徐志摩稱她為“鄉(xiāng)下來的土包子”。出人意料的是,張幼儀卻一直在為徐家操勞。
與公婆住在一起時,張幼儀堅持每天對兩位老人晨昏定省,從不間斷。初結婚,她每個月回一次娘家,因為鎮(zhèn)上人說閑話,公公徐申如讓她少回娘家,她立即答應。張幼儀出身城市家庭,從小習慣于在街頭自由行走,徐家要求她整天待在家里,不要去買東西或看望親朋好友,她也表示同意。
徐志摩與陸小曼結婚后,徐申如夫婦看不慣陸小曼,去找時在天津的前兒媳張幼儀,張幼儀細心服侍,與之同住幾個月。后來,張幼儀在上海辦企業(yè),徐申如夫婦也搬回同在一城的徐志摩家,周末,張幼儀必帶兒子阿歡去徐家,讓徐申如夫婦經常看到孫子。
后來,徐申如夫婦與陸小曼發(fā)生沖突,希望再度跟張幼儀同住,張幼儀雖有顧忌,卻不忍拒絕,此種日子一過就是好幾年。張幼儀在股票市場賺了些錢,便在住所后面的空地上專門為徐家老兩口修了一所房子,兩家后門相對,距離極近,有時張幼儀會把老兩口喊過來吃晚飯,有時她會將阿歡送去陪爺爺奶奶。兩位老人生病、逝世,張幼儀都忙前忙后。
對于徐志摩的父母,張幼儀生怕照顧不周,對傷害過自己的人,她也總是以德報怨。1931年,徐志摩乘飛機罹難,阿歡只有13歲,張幼儀請求自己的弟弟帶著阿歡前往出事地點,后來,又應徐家之要求,為徐志摩體面地辦了喪事。
張幼儀的一生暗藏著兩個詞,一是善良、一是擔當。由于善良,生怕虧待了別人,寧可讓自己去吃更大的苦、受更多的罪;由于擔當,無視前路上的風雪雨霜、暗溝險灘,以一個弱女子的肩膀撐起了其時的男人也未必能撐起的一片天空。(游宇明)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