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原創
我國將在未來五年持續鞏固和擴大“三億人上冰雪”成果
冰雪“冷資源”加速變成經濟“熱動力”冬季將至,冰雪運動將迎來熱潮。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將以冰雪運動為引領,帶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全產業鏈發展,推動冰雪經濟成為新增長點,到2027年,我國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2萬億元;到2030年,冰雪經濟總規模達到1.5萬億元。
在6日國新辦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負責人彭福偉指出,《意見》為我國冰雪經濟發展設立了總目標及路線圖,充分表明我國將在未來五年持續鞏固和擴大“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成果,繼續落實把“冰天雪地”變成“金山銀山”的政策導向。
■ “冷資源”向“熱動力”加速轉化
近年來,隨著“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入推廣,以及“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的不斷鞏固和擴大,我國優質冰雪“冷資源”向經濟發展的“熱動力”加速轉化,在人民群眾旺盛的冰雪消費需求推動下,“爾濱熱”“滑雪熱”熱潮火遍大江南北,發展冰雪經濟在社會上形成廣泛共識。
冰雪旅游的火爆也帶動了整條產業鏈的發展。
以冰雪裝備器材為例,它不僅包括大眾運動用裝備,像滑雪鏡、滑雪服、滑雪鞋等,還包括競技體育裝備、場地裝備等。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負責人郝立順介紹,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冰雪裝備器材產業規模快速壯大,目前已經形成15大類冰雪裝備器材產品體系,基本覆蓋了從頭到腳、從個人到場地、從競技競賽到大眾運動全產業鏈。企業數量也從2015年的約300家增長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銷售收入從2015年的不到50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約220億元。
產業的迅速發展也帶動了技術突破。特別以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正成為推動冰雪裝備器材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催生了很多新產品新模式。
■ 破解冰雪經濟發展難點痛點
在此背景下,發展冰雪經濟正當其時。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靜在解讀《意見》時指出,這份文件是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之后出臺的發展冰雪運動、冰雪經濟的一份重要文件,著重從四方面破解制約冰雪運動、冰雪經濟發展的難點堵點痛點。
——突出發展競賽表演產業,提出要對綜合性冰雪賽事活動科學開展風險評估、改進安全管理措施,以此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同時,增加賽事活動的可售票數量,提升群眾觀賞和參與冰雪賽事活動的體驗感;
——夯實冰雪人才隊伍,提出依托現有高校設立冰雪運動學院,支持有條件的高等院校、職業學校開設冰雪運動、冰雪經濟等相關專業,打造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
——首次提出金融支持冰雪經濟發展的政策,鼓勵加大對冰雪企業的信貸投放,優化評級、授信、審批、貸后服務管理等信貸流程,支持符合條件的冰雪企業上市和再融資、發行債券和資產證券化等;
——完善土地利用政策,提出可在新增建設用地年度計劃指標中加強冰雪項目用地保障等。
■ 讓更多人參與冰雪運動
在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前,我國已經實現了“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未來,如何讓更多人參與冰雪運動?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經濟司司長楊雪鶇表示,我國將按照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在群眾性冰雪運動產品和服務上繼續加大供給。開展更多群眾性冰雪賽事活動,建設更為便利的冰雪運動場地設施;積極引導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各有側重地發展冰雪運動,宜冰則冰、宜雪則雪,推動冰雪運動區域間互動合作,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開展冰雪運動安全教育,制定相關標準,強化安全措施,細化安全責任。
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宋奇慧表示,文旅部將啟動實施冰雪旅游提升計劃,今年將舉辦2024年“冬日勝景”全國冬季旅游宣傳推廣暨全國“歡樂冰雪旅游季”活動,推出新一批全國十大冰雪旅游精品線路,并引導條件成熟的地方整合雪場資源,推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雪季聯票和季卡以及各類冰雪消費產品。
在冰雪場地設施方面,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冰雪運動場地僅有700多個,到2023年底達到了2847個,是2015年的4倍多。但由于我國冰雪經濟起步相對較晚,在場地設施方面仍處于發展階段。彭福偉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提升配套服務水平。中央資金將加大力度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冰雪運動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加強冰雪與旅游、休閑、商業等業態的融合,提升冰雪場地設施的服務質量。圍繞吉林長白山、黑龍江亞布力、新疆阿勒泰等地區,通過政策、資金等多種要素保障,支持打造冰雪運動高質量目的地。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