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4年度報告》發布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7日電(記者 王菡娟)11月6日,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4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持續大力推動碳排放強度下降工作,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5億千瓦,在全國發電總裝機中的比重突破 50%,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截至2024年6月底,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4.64億噸,累計成交金額268.41億元。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表示,報告全面展示2023年以來各領域各部門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措施和重點工作的進展和成效,以數據和事實體現我國重信守諾、聚焦落實的理念,體現了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負責任態度。
據介紹,我國始終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將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推動產業和能源結構調整,采取節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碳市場、增加森林碳匯、提高適應能力等一系列措施,構建完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能源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碳市場建設不斷取得進展,碳排放統計核算等基礎能力持續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新成效。
報告顯示,2023年,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的“三新”經濟增加值達到 223528億元,比上年增長6.4%(按現價計算),占GDP比重達 17.73%。其中,“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同比增長29.9%,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
2023年,中國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 6.8%、2.7%,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33.6%、15.7%,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 7.
《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實施良好適應氣候變化戰略在地方和重點領域落地實施。截至2024年6月底
報告顯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活躍度明顯高于第一個履約周期。截至2023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1億噸,納入重點排放單位2257家。第二個履約周期成交量、成交額占總數的比值分別比第一個履約周期增長約 19%、89%。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