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綠·聲音 綠·生活 綠·人物 綠·能源 綠·產業

首頁>生態>資訊

織密水網 解雷州半島“千年之渴”

2024年11月08日 09:46  |  作者:王菡娟  |  來源: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1731030298170

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貴子支洞

十月的湛江,陽光正好,微風清涼,正是一年好時節。

這里是雷州半島,位于我國大陸的最南端,毗鄰海南島,地處珠江口西岸,是我國南海的重要門戶,也是環北部灣重要區域之一。

但遺憾的是,這樣一個三面環海的“豐水”的地區,多年來卻面臨著缺水的尷尬。

如何破解雷州半島千年來對“水的渴望”?日前,記者跟隨水利部“沿著水網看中國”采訪組走進雷州半島。

特殊地質 自古為水發愁

“雷州大旱,赤地千里,是歲斗米二錢五分,民多茹樹皮延活……”“大旱,禾稼無收,災民流離失所,餓死者無數……”千百年來,類似這樣的旱情在雷州半島層出不窮。

粵西地區,特別是雷州半島,因其特殊的水文、地形及地質條件,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蓄積條件差,自古以來是全國聞名的苦旱之地,有“十年九旱”的說法。

“由于湛江地勢平坦,難以形成地形雨。區域年平均降雨量1550毫米,多為臺風雨,年降雨量全省最低,年蒸發量全省最大,經常出現干旱現象。”粵海粵西供水公司執行董事杜燦陽告訴記者。

干旱,令雷州半島一代又一代為水發愁,但他們對抗苦旱從未停歇。

據記載,從宋代起,雷州半島便有沿海筑堤、圍墾灘地,先后修建“何工渠”“戴公渠”等引灌工程。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修建雷州青年運河等水利工程,短暫改寫當地苦旱歷史。

2015年,啟動實施《雷州半島水利建設“十三五”規劃》,完成一批引調水、灌區改造、村村通自來水等工程建設,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水資源支撐。

但缺水局面尚未根本扭轉。

2015年,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湛江市中南部嚴重旱情持續發展,出現“兩個之最”的極端天氣,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降雨量最少、高溫天數最多的時期。

提起那年的干旱,徐聞縣水務局副局長謝蘇培記憶深刻。“那時我還在鄉鎮工作,周邊很多村子的水井都打不出來水。”

大旱之年,湛江市大江小河流量超低水位運行,水庫蓄水總量降至歷史最低位,旱情嚴重地區土地干旱開裂、人畜飲水困難、農作物干旱減產,7個縣(市、區)、72個鄉鎮、467個村、183萬群眾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影響。

一組數據顯示,目前,湛江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4萬元,多年人均水資源量1299立方米,低于全省多年人均水資源量1453立方米。城鄉供水體系分散,水網的覆蓋范圍和供水能力無法適應未來產業規模化發展的需求。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雷州半島對“水的渴望”正越來越迫切。

穿山越嶺 串聯江、河、湖、庫

為徹底破解雷州半島千百年來的苦旱問題,長遠解決環北部灣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與經濟發展布局不匹配問題,支撐環北部灣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被提上日程。

早在2013年3月,國務院批復《珠江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明確提出新建“西水南調工程”,從西江大藤峽水庫集中取水,引至廣西玉林、北海,并最終連接到廣東的鶴地水庫,再進一步覆蓋茂名、陽江、湛江等地。

2020年12月,水利部正式批復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工程總體方案,明確廣東和廣西分省(區)建設,按用水需求各自建設工程,分散取水,并將廣東部分命名為: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以下簡稱環北廣東工程)。

環北廣東工程涉及粵西地區湛江、茂名、陽江和云浮4個地級市,受水區4市面積3.09萬平方公里,占廣東省總面積的22%,是經濟、人口、耕地較為集中的地區,GDP占廣東的7.1%,人口占13.6%,耕地面積占30.7%,是國家北部灣城市群、珠江—西江經濟帶的核心城市,也是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區位優勢明顯。

作為國家水網骨干工程,環北廣東工程是廣東省引水流量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建設條件最復雜、總投資最高的引調水工程。工程將引西江之水,一路“穿山越嶺”,總長490公里,經過5次爬坡躍升,串聯起江、河、湖、庫,為粵西“解渴”。

2022年8月31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先行段正式開工。工程總投資614.56億元,總工期96個月,2030年底將全線通水。

提起工程建成后將帶來的改變,杜燦陽更有著說不完的話:“工程建成后,可解千年之渴,年均增供水量約21億立方米,讓城鄉居民都喝上好水,徹底解決雷州半島千百年來苦旱問題;可固水利之本,工程連通12座水庫,實現江河聯調、水源互濟和蓄豐補枯,全面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可強生態之基,每年退減地下水近6億立方米,通過生態補水和改善水環境,助力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可振區域之興,新增灌溉面積185萬畝,惠及沿線4市人口1800萬,賦能區域協調發展。”

不斷創新 攻克世界難題

塔吊高聳,伴隨著陣陣轟鳴聲,隧洞下的盾構機正猶如鋼鐵巨龍般往前突進,“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首臺盾構機勝利始發”的橫幅還掛在隧洞上方格外顯眼。在湛江河唇盾構井工程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繁忙景象。

據介紹,作為廣東省建設條件最復雜的水利工程項目,環北廣東工程建設共投入盾構機、掘進機(TBM)合計24臺,掘進總長度159公里。

“最難的是云開山超長隧洞施工,云開山隧洞全長63.3公里,最大埋深910米;TBM掘進面臨軟弱圍巖大變形、富水斷裂帶及蝕變巖體等重大風險;工程交叉穿越眾多,下穿鐵路、公路、河流水庫100多處。是迄今為止廣東省最長的輸水隧洞,也是整個環北廣東工程的難點之一。”廣東粵海粵西供水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楊建喜表示。

為確保施工安全可靠,粵海集團會同設備制造商積極開展科研攻關,針對不同地質環境的復雜工況進行專門設計,量身打造掘進設備。為處于工程關鍵線路云開山隧洞的三臺TBM配備了目前國內最新智能掘進系統、超前地質預報系統、超前鉆機、鋼管片系統、大型制冷設備等尖端技術功能,有效提高了設備在復雜地質條件下掘進工效和安全保障系數;茂陽分干線“粵海環北9號TBM”創新采用高強度、強耐磨保護的刀盤和重型三排雙列滾子軸承解決長距離獨頭掘進難題;技術團隊還對“粵海環北12號TBM”連接橋、支撐系統、后配套平臺進行創新設計,“粵海環北10號盾構機”具備6種泥漿環流操作模式及大流量泥水循環系統。

截至10月底,環北廣東工程始發任務完成過半,為工程加快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其實,除了云開山超長隧洞施工,環北廣東工程的建設還面臨著至少三大行業性乃至世界級困難與挑戰。

“首先就是世界容量最大立式單級單吸離心泵組設計與研制。泵組研發和制造融合大國重器高端裝備的技術優勢,突破超大流量和超大功率邊界條件下的高端大泵的‘無人區’,填補引調水工程領域中大流量和大功率離心泵組的空白。同時還有高水壓輸水隧洞襯砌結構設計以及大范圍跨流域江庫水網構建與聯合調度。”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廣東省委、省政府聘請12位專家,組建了工程專家咨詢團隊,為工程提供全面、深入、精準的技術咨詢與支持。聯合多家行業高水平科研院所組建科研平臺開展研究,為工程建設運營提供支撐保障。

黃昏時分,徐聞縣大水橋水庫,碧波閃耀,一眼望不到盡頭。不少市民游客沿著水庫碧道悠閑散步,觀賞落日晚霞的自然美景。這里是環北廣東工程向南輸水的終點站。工程開工至今,水庫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

張國柱在大水橋水庫旁邊經營一家超市,“每天很多人都來這里參觀,我們希望工程早日完工,世世代代對水的夢想可以早日成真。”(記者 王菡娟)

編輯:秦云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精品专区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国产亚洲一区不卡 |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 午夜电影网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