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原創
進博會“越辦越好”的背后,他們在熠熠發光
進博會“如期而至”,民革黨員如約奔赴。
從11月5日起,民革上海市委會的黨員們在“四葉草”(國展中心)忙碌著,從會展布置、科技賦能,到聯絡協調、物資供應等多個領域全情投入、全力以赴,助推進博會“越辦越好”。
“AI風暴”——宋汝良
“‘進博士’不是一款一般意義的App,而是一款由先進人工智能技術打造而成的數字服務管家,是圍繞進博會‘服務通’‘管理通’‘產業通’三個重點方向研發的進博會數字賦能服務保障一體化平臺。”作為本屆進博會科技賦能組保障單位,民革上海市經信委員會黨員宋汝良掛帥的儀電雙楊項目團隊,以其精心打造的“進博士”App,刮起一場可觸摸的“AI風暴”。
宋汝良告訴記者,“進博士”充分利用大模型賦能,涵蓋智慧導航、餐飲住宿、展商服務、展館服務、城市服務包、進博百等共計12大類服務,還可以實現館內導航精準指引,如同一位便利、智能、個性化“隨身管家”,徹底改變了以往要拿著紙質地圖在各展館中穿梭尋找感興趣展位,費時、費力且容易錯過的場景。
“三新一數”——王翔
“我們一路成長,始終在做設計搭建領域的創新先鋒。”民革黨員王翔所在的歐馬騰公司,作為進博會指定服務商,已與進博會相伴七年。
“三新一數”,是此次王翔團隊的又一次追求卓越:多層次結構設計是空間利用的新思路;綠色環保的精進探索是適應主題的新亮色;模塊化布展是又一新亮點。團隊在布展中引入能源管理系統,使用新型的可降解材料、再生材料取代傳統材料,循環使用的特性又大大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將環保理念貫穿于布展的每個環節。
據介紹,團隊為進博會提供了數字基建支持的3D設計模型元宇宙庫——“模型云”,利用真實場景建模、VR實景拍攝,提供一站式線上展會應用方案,帶來耳目一新的逛展新體驗。
“非遺傳人”——田非凡
對于媒體人而言,偌大的進博會會場,有一處是必到之地——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內,最吸引中外記者眼球的,莫過于海派文化與江南文化交織的沉浸式體驗空間——“上海非遺客廳”。“客廳”里,陳列著80件靜態展示作品。民革聯一總支黨員田非凡的兩件作品——魯庵印泥與海派傳拓制作技藝赫然在列。
田非凡告訴記者,這兩件作品通過靜安區非遺分中心向市層面申報并成功入選,“我為上海傳統文化能被全世界更多人看到而驕傲自豪。”
“志愿者的志愿者”——季明律
民革黨員、上海至善青年發展服務中心主任季明律也已是第七次走進進博會了。他笑稱:“我是‘志愿者的志愿者’。”
志愿者們在臺前為來自全球的客商和觀眾提供熱情、專業的接待,季明律和團隊則在幕后通過心理慰藉、情緒疏導等方式為志愿者開展心理咨詢等服務。期間他還參加了“同心善行·聚力進博——百人連心橋”隊伍在展館內開展問需展商、獻策進博會活動。
“24小時”——查芳芳
民革黨員、中山醫院青浦分院腎內科主任醫師查芳芳是進博會“四屆生”。
“第四次來到‘四葉草’,今年的任務有點重。” 查芳芳告訴記者,作為進博會青醫先鋒隊隊員,她被安排在2號醫療點,這是進博會最早開診最晚撤離的醫療保障點,也是進博會唯一一個24小時值班的醫療點。
正如查芳芳在進博會醫療衛生保障誓師動員大會上的鄭重承諾:“不僅要展現民革黨員的風采,也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國醫務工作者的風采。請放心,進博醫療保障有我們!”
每一屆進博會都在全球矚目中璀璨閃耀,每一個民革黨員也在“四葉草”的各個崗位上熠熠發光。
(施淵 本報記者 顧意亮)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