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頭條
深刻把握進博會聯通世界共創未來的功能價值
作為世界最新科技產品交匯大平臺,本屆進博會聯通全球企業的創新成果與理念,不僅使世界創新型企業能夠更直接、更廣泛地獲得客戶和消費者需求,推動創新成果落地,而且能夠通過建立長期經貿合作關系,共同打造更綠色、更高效、更智能的產業生態圈
近日,為期六天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圓滿閉幕,各方通過更緊密的市場和資源對接,以更有利于創新合作的方式,開辟發展新空間,取得多方面豐碩成果。進博會是國際貿易發展史上的偉大創舉,是中國推動新時代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從直接效果來看,本屆進博會按年計意向成交金額800.1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表明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動力十足。從更為宏觀的國際形勢來看,在當前全球貿易萎縮的情況下,進博會以中國大市場為世界經濟發展創造大機遇。進博會連續七年成功舉辦,以令世人信服的事實向國際社會昭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深刻理解進博會在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功能定位。進博會是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擁有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等基本功能,具有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進博會所展示的一系列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了“進博力量”;進博會所展現的綠色化、低碳化發展的重要應用場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充分運用,傳遞出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理念;進博會把全球優質商品引入千家萬戶,見證了中國消費升級、民生提質的標志性成就,成為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動注腳。
進博會是推動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平臺。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全球和平和發展事業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增多。中國連續七年舉辦進博會,通過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以中國發展機遇的穩定性對沖了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的不穩定性,以中國超大市場規模的確定性為彌合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作出了重大貢獻,進博會也因此而成為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高水平開放平臺。
進博會是面向全球互利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本屆進博會國家展匯聚77個國家和國際組織,129個國家和地區的3496家企業參展,186家企業和機構成為七屆“全勤生”,充分彰顯了全球企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和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吸引力。進博會堅持包容普惠,從首屆開始就廣泛邀請最不發達國家參展,通過提供部分免費展位等方式,讓各國人民共享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增長成果。本屆進博會支持37個最不發達國家參展,提供120多個免費展位,擴容非洲產品專區,并舉辦全球南方可持續發展與中非合作分論壇,為最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打開新機遇之門。
進博會是向世人闡釋中國式現代化的“閱讀器”。進博會中國館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共謀世界發展繁榮”為主題,集中展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豐富成果和生動實踐,以及香港、澳門回歸祖國以來的發展成就和兩岸融合發展成果,突出展現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闡釋“中國好,世界會更好”的共贏意義,讓參展外國企業充分了解并感受到中國具有完備的產業體系、安全穩定高效的供應鏈、豐富的消費場景,從而堅定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
正確認識進博會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基本價值。進博會架起了以開放推動改革的橋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開放的中國,才會成為現代化的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進一步深化改革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進博會之所以贏得國際社會和全球企業的青睞和點贊,在于通過進博會這個國際合作平臺向世界展示并共享了中國市場和中國機遇,并仍將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堅持以開放推動改革。
進博會明確了以制度型開放推進深層次改革的關鍵領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明確要求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擴大自主開放、深化外貿體制改革、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等。進博會匯聚全球多家頂尖企業,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297家,不僅再創歷史新高,而且還讓政商各界直接觸摸到對接國際高標準規則在貿易、產品、科技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等重點領域的脈動,為推進國內深層次改革提供了參照、明確了方向。
進博會展示了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未來方向。作為世界最新科技產品交匯大平臺,本屆進博會聯通全球企業的創新成果與理念,不僅使世界創新型企業能夠更直接、更廣泛地獲得客戶和消費者需求,推動創新成果落地,而且能夠通過建立長期經貿合作關系,共同打造更綠色、更高效、更智能的產業生態圈。通過發揮集聚輻射效應,進博會在幫助參展外國企業準確把握中國市場前沿脈搏、以新產品滿足新需求的同時,推動中國企業以新動向激發新靈感,明確科技創新未來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更多產品走向世界。
主動把握進博會聯通世界互利共贏的未來方向。拓寬展會組織方式。更加凸顯擴大進口和推動貿易暢通的展會功能,更加突出聚焦新質生產力的布展特點,更加重視廣大中小企業積極參與的招展重點,在未來發展方向上既要重視機電類消費品,也要面向未來策劃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生命科學、制造技術等新興領域相關產品的策展。
營造開放創新生態。探索融交易洽談、主題活動、國際論壇以及相關公共外交活動于一體的展會模式,形成各類主題區、體驗區、展示區、洽談區各具特色的時代氛圍。重視進博會的政策延展效應,積極深化重點領域開放合作,幫助相關最不發達國家加強貿易能力建設,通過開展技能培訓等方式,支持跨境電商企業發展,培育貿易新動能。
理順貿易投資效應。主動把中國大市場與世界大機遇有機融合,推動進博會商機的多維多向延伸,促進貿易機會與投資合作的有序轉換、商品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有效對接,引導更多優質外資進入資本市場進行長期投資,為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全面合作的綜合平臺。
推進制度型開放。以進博會的棘輪效應為契機,進一步明確擴大制度型開放的基本方向,通過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主動對接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的相通相容,將進博會參會外商所關注的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列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引導更多優質外資進入資本市場進行長期投資。
(作者王濟光系民建中央委員、重慶市政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