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要聞 統戰時訊 民族宗教 非公經濟 中央社院 新的社會階層人士 黨外知識分子 涉疆涉藏

首頁>統一戰線>民族宗教

講好這堂“家國大課”——寧夏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作為思政課重要內容

2024年11月14日 11:22  |  作者:張倩 本報記者 范文杰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作為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內容,開展各類豐富多彩、有形有感有效的教學活動。

千余人同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課”

國慶假期最后一天,寧夏固原市“重走長征路·翻越六盤山”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暨“行走的思政課”徒步實踐活動在固原市原州區張易鎮王套村啟動。來自全國各行各業的干部職工代表、學生和群眾共1500多人齊聚六盤山下,追尋紅色足跡,同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課”。

這堂“行走的思政課”為何要選在這一天?原來,1935年10月7日凌晨,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主力從這里翻越六盤山到達青石嘴,并指揮了青石嘴戰斗。翻越六盤山后,紅軍很快就勝利到達陜北,六盤山也因此被譽為“勝利之山”。

“行走的思政課”中,行進的隊伍從張易鎮啟程,沿著蜿蜒的山路穿越蓮花溝,一路攀登,全程17.15公里,歷時5個多小時,最終到達開城鎮青石嘴戰斗紀念碑。參與者紛紛表示,長征文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載體、動力源泉和精神支撐。

“這不單是一次身體上的旅程,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禮。我們要時刻銘記革命歷史,弘揚長征精神,把個人小我融入國家大我,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西南民族大學學生楊燦說。

上好“思政課” 委員有話說

目前,“行走的思政課”已成為寧夏一張亮麗的名片,并受到當地政協委員的關注。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委員馬海倫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建議依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比如小學階段,重在啟蒙學生的道德情感和構建基本價值觀,同時讓學生初步感知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和中華精神,牢記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初步樹立民族團結一家親意識;中學階段,重在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概念,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本質和內涵,進一步形成“五個認同”意識;大學階段,以深化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涵及外延的理解為知識目標,以與各民族人民和諧共處、促進民族團結進而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構建為能力目標,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

馬海倫表示,理論與實踐結合是新時代“大思政課”的基本要求和推進方向。只有從學理上講清楚、弄明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并從知識體系上加以豐富發展,才能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課堂元素有形有感有效地展現。

高效回復 上好“大思政課”

社情民意信息提出后,得到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主要領導的批示:“大思政課”很重要,要設計好。

此后,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聯合十一部門制定印發《關于加強學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施方案》,明確各級各類學校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任務、內容、形式和措施。2024年1月,自治區教育廳印發了《在全區教育系統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系列活動方案》,以“石榴花開校園·籽籽同心向黨”為主題,緊貼實際設計30多個活動載體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自治區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寧夏各市、縣(區)和學校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集體備課、教學競賽、教學展示等各類教學活動逾60場次,幫助教師講準、講深、講透、講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寧夏21所高校全面組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教研組,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專門成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院(研究院)。

據統計,截至目前,寧夏教育系統共建成100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教育基地。去年以來,累計開展各類活動逾1.5萬場次,參與師生超過900萬人次,實現全區3265所學校全覆蓋,育人實踐教育正在各地生動展開。

編輯:魯雅靜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6区不卡一区二区 | 日韩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 亚洲小说少妇区图片 |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Ⅴ片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日本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