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協商建言
全國政協委員馬東平:從產業發展和拓寬就業出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案由:脫貧地區的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工業基本產業鏈較短,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較低,以文化旅游為主體的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培育不足,短時間內難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加之近年來疫情和國內外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一些脫貧地區產業生存發展艱難,勞動力市場疲軟,農村勞動力就業艱難,存在一定程度的脫貧人口返貧和邊緣人口致貧的風險。
建議:一是脫貧地區大力發展綠色有機高效現代農牧業。通過國家和市場雙向發力,促成東部農業產業化發達地區和欠發達脫貧地區在技術提升和市場營銷方面“結對子”,有方向、有目的地形成綠色農產品的國內內循環,再向國際市場進發,促進農牧業快速發展和農牧民持續增收。
二是積極發展和扶持脫貧地區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促進農產品加工和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增加產業附加值,提升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加強現代產業園區建設,鼓勵新型經營主體立足產業園和產業基地發展規模經營,引導農業科技力量入駐產業園區或對接經營企業,加強科技服務和創新。
三是加快脫貧地區重點景區和旅游風情線升級改造,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節會經濟。引導有條件的鄉村成立旅游公司,確保村民,尤其是脫貧易致貧戶和邊緣戶能有效參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并從中獲利。
四是加速脫貧地區新型城鎮化進程,促進農業轉移人口融入城市。各級政府可以統籌中央轉移支付和本級安排資金提升城鎮化率,這樣在創造出一定數量就業崗位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能減輕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壓力。
五是繼續加大東西部協作,通過資源優勢互補,積極推動扶貧車間轉型發展為“鄉村振興就業工廠”,擴大車間生產規模,提升管理運營能力,吸納更多農村家庭勞動力實現就近穩定就業,切實激發群眾就業致富內生動力。
六是統籌用好鄉村公益性崗位,空缺崗位要優先安置弱勞力、半勞力和無法外出、尚未就業的脫貧人口。繼續加大農村衛生保潔員、防疫員、道路管護員、飲水設施管護員、愛心理發員等農村公益性崗位開發補助政策。對于限制開發的地區生態功能區,加強草原管護公益崗位設置拓展就業崗位。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