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議政>政協動態
記者手記丨科技“開花”產業“結果”,企業要“挑大梁”
基于全球科技和產業顛覆性變革的緊迫形勢,以及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發展,勢在必行。通過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正是讓企業實現科技“開花”產業“結果”的高效方式。在此過程中,需要解決好“企業主導什么、怎么主導、怎么深度融合”等問題,探索產學研用一體化推進機制。
三地成績喜人。在成都,宏明電子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以多層級創新平臺促進產學研合作,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在德陽,東方宏華自主研制的中國首臺1.2萬米深智鉆機,展示著其在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路上的果實;在宜賓,東磁5G全連接工廠打造的“宜賓智慧造”,講述著類似的故事。
與此同時,壁壘猶存。企業追求高收益、低成本、強競爭力,高校則以科研成果為導向,兩者因目標導向差異導致融合動力不足;企業由于資金與人才等短缺問題,缺乏主導創新的內驅力;由于科技成果轉化不充分,出現“兩張皮”現象等問題。
企業主導探索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路上,有經驗,也有“卡點”。如何打通?這是一個需要“政、產、學、研、金”多方參與的系統工程。
在政策層面,要支持優勢龍頭企業科研單位等組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創新聯合體,建設一批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推動重大創新平臺、國有企業供應鏈、重要應用場景向更多企業開放;構建“撥投結合+基金支持”的全鏈條成果孵化投資模式,加速引領長周期技術實現轉化和產業化。在企業層面,要發揮企業資源高效配置主導作用,捕捉前沿市場與技術機會,打造韌性供應鏈與創新平臺、提升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效率;建立完善的人才機制,鼓勵科研骨干在不同企業流動,拆掉阻礙產業化的“籬笆墻”。
科技創新是引領產業創新,推動我國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關鍵力量,企業必須加速探索、打造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機制,讓更多創新鏈的“好技術”成為產業鏈的“新應用”,實現技術創新與產業提質的同頻共振,實現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的成功轉型。
(本報記者 孫琳)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