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中泰越“攜手亞洲旅游業,擁抱可持續旅行”研討會在京舉辦
人民政協網北京11月21日電(記者 王菡娟)11月18日,由世界自然基金會(
據WWF發表的2024《地球生命力報告》,在過去50年間(1970-2020年),全球受監測的野生動物種群平均規模縮減了73%,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正在受到嚴重挑戰。另有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平均氣溫將首次超過工業化前水平1.5攝氏度,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年份。目前,全球食物損失和浪費超過食物生產總量的三分之一,每年高達16億噸。塑料污染問題變得突出,如果不采取減少塑料生產和使用的全球行動,到2050年,海洋塑料污染將增長4倍。
WWF北京代表處副總干事周非指出:“我們這一代人,清楚地認識到忽視環境問題將帶來的毀滅性后果,并把握著改變這一災難性局勢的最后機會。由WWF聯合發起的‘可持續旅行聯盟’已由最初的21家發展至50家成員單位。這不僅是數字的增長,更是我們共同價值觀的體現。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機構,在WWF的支持下,自發開展可持續旅行相關研究、主題傳播及產品服務創新”。
作為世界上最龐大的產業之一,旅游業對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地區經濟發展起重要作用。根據世界旅游聯盟《2024年上半年中國出境旅游市場景氣報告》,東南亞成為中國游客出境游的首選。然而泰國、越南、老撾等國也是熱點的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總工程師尹峰說道:“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恢復在可持續旅行中至關重要,有助于維系生態系統的健康,并提升旅游地的吸引力。如何加強相關利益方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更精準地向游客傳遞可持續旅游已成為踐行可持續生活方式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一環。”
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原黨委書記劉占文在致辭中表示,亞洲旅游業憑借豐富資源已成為全球重要力量,
當天下午的會議重點圍繞可持續旅行成果展示及討論。WWF中國和越南分別介紹了各自發布的《可持續旅行指南》,并分享了在可持續旅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李云鵬介紹了中國旅行社協會 ESG 團體標準,引發與會代表對旅行服務供應商環境、社會和治理信息披露工作的積極討論。嘉賓一致認為,深入實踐可持續旅行仍任重道遠,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提升整體行業和消費群體的生態保護意識和旅行消費觀,實現亞洲旅游業促進環境與社會的長久健康發展。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