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中國溫室氣體公報(2023年)》發布
2023年我國區域二氧化碳呈增加趨勢
人民政協網北京12月5日電(記者 王菡娟)12月5日,中國氣象局發布的《中國溫室氣體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2023年我國區域大氣本底站觀測到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濃度與2022年相比呈增加趨勢。
這是中國氣象局連續第13年發布中國的溫室氣體監測情況。公報是中國氣象局服務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及完成我國“雙碳”目標的重要決策服務產品之一,與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WMO全球溫室氣體公報》相呼應。
公報顯示,2023年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觀測到的二氧化碳年平均濃度為421.4±0.1ppm,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平均濃度大體相當,相比2022年增量為2.3ppm,與全球同期增量相當,但略低于近十年增量的平均值(2.4ppm),利用衛星遙感監測也顯示,中國陸地區域年平均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量略低于過去10年(2014—2023年)平均增量(2.4ppm)。甲烷和氧化亞氮年平均濃度分別為1986±0.6ppb、337.3±0.1ppb,較2022年增量分別為8ppb、0.8ppb,低于全球同期增量。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觀測計劃(WMO/GAW)負責協調溫室氣體的全球網絡化觀測和分析,自2004年開始,每年發布一期全球溫室氣體公報,對全球大氣中溫室氣體變化情況進行分析。今年10月28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了第20期全球溫室氣體公報。公報指出,2023年全球大氣主要溫室氣體濃度繼續突破有儀器觀測以來的歷史紀錄,二氧化碳、甲烷和
中國氣象局在世界氣象組織框架下,負責中國區域的溫室氣體高精度觀測,所用的方法、標準、流程均與國際接軌。截至目前,中國氣象局組建了包含1個全球大氣本底站、1個境外大氣本底站、7個區域大氣本底站、10個大氣本底試驗站、120個高精度溫室氣體站在內的國家溫室氣體觀測網,實現對《京都議定書》管控的7大類30余種溫室氣體(CO2/CH4/N2O/SF6等)觀測,形成
中國氣象局作為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科技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