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三峽工程開工建設30周年
三峽電站累計發電量超1.7萬億千瓦時人民政協網12月16日電(記者 王菡娟)記者從水利部獲悉,12月14日,三峽工程迎來開工建設30周年。三峽工程投入運行以來,發揮著“大國重器”的巨大綜合效益。三峽電站累計發電量超1.7萬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準煤5.5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9億噸,多年平均發電量約占全國水電產量的10%。水利部會同有關部門、省(區、市)持續推動三峽后續工作,助力庫區人民安穩致富,促進庫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三峽工程在長江防洪體系中發揮了關鍵性骨干作用。20年來三峽工程累計攔洪運用近70次,攔洪總量超過2100億立方米,避免了數百萬軍民上大堤“嚴防死守”,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了和諧穩定的安瀾環境。三峽電站成為我國重要的大型清潔能源生產基地。三峽工程推動長江干線形成現代“黃金水道”。三峽工程顯著改善了長江通航條件,累計過閘貨運量超21億噸,年均經濟效益344億元,極大促進了西南腹地與沿海地區的物資交流。三峽水庫作為國家重要淡水戰略儲備庫功能日趨凸顯。三峽水庫累計為長江中下游調節補水2732天,補水總量超3600億立方米,保障長江中下游人飲和灌溉用水安全。
三峽移民安穩致富成效明顯,經濟社會發展全面提速。庫區產業扶持成效明顯,經濟實現快速增長。扶持生態農業園46.8萬畝,培育形成秭歸臍橙、涪陵榨菜等一批特色農業品牌;建設生態工業園區21個,扶持一批重點景區建設;庫
庫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不斷穩固。數據顯示,新增污水日處理規模158萬噸,庫區干流水質穩定在Ⅱ類,支流富營養化得到初步控制;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優良,供水水質安全得到保障。生態屏障功能逐步顯現。重點片區林草覆蓋面積增加447萬畝,森林覆蓋率超過50%,保土保水能力進一步增強;實施岸線環境綜合整治687公里,消落區生態功能不斷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實效。人工增殖放流各種魚類共6億尾,水生生物群落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地質災害綜合防治有效
編輯:李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