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葉嘉瑩師從顧隨
1941年,葉嘉瑩考入輔仁大學國文系,師從著名學者顧隨教授。
顧隨講授古典詩詞,以感發為主,注重詩歌美感,“旁征博引,興會淋漓,觸緒發揮,皆具妙義”,能給學生以“極深的感受與心靈的啟發”。葉嘉瑩深為顧隨的講課風格所折服。于是她一邊認真聽,一邊埋頭記筆記。幾年下來,她整整記下了八大本課堂筆記,活頁筆記則不計其數。畢業后,葉嘉瑩本已到中學任教,但她仍然有空就去旁聽顧隨的課,一聽又是三年。后來,葉嘉瑩輾轉多地,都一直把這些筆記帶在身邊。
葉嘉瑩每寫了詩詞和小令,都要拿給顧隨看。顧隨除了斟酌修改文句外,更對弟子的詩心倍加呵護,不吝贊美之語:“作詩是詩,填詞是詞,譜曲是曲,青年有清才如此,當善自護持。勉之,勉之?!睋y計,顧隨當年評改的葉嘉瑩詩詞曲習作,竟多達57首。有時,師生之間還互相唱和。葉嘉瑩把這些習作舊稿、信件、贈詩都裝裱起來,帶在身邊。在葉嘉瑩看來,“老師對遣詞用字的感受之敏銳,辨析之精微,對于學習任何文學體式之寫作的人,都有極大的助益?!?/p>
顧隨視葉嘉瑩為傳法弟子,希望她“別有開發,能自建樹,成為南岳下之馬祖”。1948年春,葉嘉瑩要去南京,顧隨寫詩相送:“十載觀生非夢幻,幾人傳法現優曇。分明已見鵬起北,哀朽敢言吾道南?!比~嘉瑩也不負恩師所托,一生只做了一件事——為詩詞文化的傳播不遺余力。著名學者鄭騫對葉嘉瑩十分贊賞,認為她“傳了顧先生的衣缽,得其神髓了”。
葉嘉瑩回國任教后,開始整理顧隨文集。1996年,葉嘉瑩在南開大學設立“駝庵獎學金”?!榜勨帧笔穷欕S的別號,取駱駝吃苦耐勞的寓意。此時,距離顧隨離世已經36年了。(王劍)
編輯:廖昕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