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 資訊 產業動態 發明·創新 探索·發現 科學麻辣燙 科技人物 專家講壇 新基建 院士知播

首頁>科技>資訊

聚焦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學紀錄片《打開宇宙之門》CCTV-9開播

2024年12月30日 14:48  |  作者:王碩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 王碩)百億光年之外人類“視界”可以看到什么?暗物質在哪里?宇宙浩瀚,地球只是一粒微塵。但是我們探索宇宙的腳步永不停歇,重大基礎科學設施,是我們打開宇宙之門的鑰匙。12月30日,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出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央視紀錄頻道與中央新影集團發現紀實傳媒聯合制作播出的系列科學紀錄片《打開宇宙之門》今晚將在CCTV-9播出。

1

2500年前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提出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要去往哪里”。今天,科學家們依然行進在尋找答案的路上,令人矚目的是,他們已重器在握。

1988年,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成并首次對撞成功,從此開啟了中國的大科學研究時代。近年來,“中國天眼”、中國散裂中子源、東方超環、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等一系列國之重器日漸進入公眾視野,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叫“大科學裝置”。

2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支撐基礎研究前沿突破的關鍵平臺,也是推動科技創新、建設科技強國的利器,標志著一個國家原始創新能力的高低。

本片系統地對我國10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進行了科學解讀,將天文學、宇宙學、粒子物理等深奧的科學知識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視聽呈現,帶領觀眾直抵當代科學技術的最前沿。

3

目前,我國已布局建設77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建和運行的大科學裝置超過60個?!洞蜷_宇宙之門》系列紀錄片聚焦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中國天眼、郭守敬望遠鏡、中國散裂中子源、蘭州重離子加速器、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錦屏地下實驗室等10個科學大裝置,涉及內容從地球到外太空,從暗物質到微觀粒子,從宇宙組成到微觀結構,既有探索科學最前沿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等前瞻引領型大裝置,也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等應用支撐型大裝置,較全面地展示了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科學家通過這些超級裝備所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

《打開宇宙之門》系列紀錄片每集5分鐘,以好奇三連問“為什么要建這個大裝置”“它是怎樣工作的”“它發現了什么”為敘事線索,通過科學家解答、“愛因斯坦”補充、創作者紀錄,較清晰地為觀眾勾勒出每一項科學大裝置的來龍去脈,同時對其背后的科學知識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

比如在第一集《宇宙信使》中,首先通過一個云室實驗告訴觀眾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宇宙線,但是自從發現宇宙線一百多年來,誰也說不清楚它們來自哪里,接著講為什么要研究宇宙線,是因為宇宙線攜帶著遙遠天體的信息,然后講述我國建在四川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是怎樣觀測宇宙線的,又獲得了哪些重大發現。為了增加趣味性,在每一處涉及基礎科學知識的地方,都“請”數字愛因斯坦來敲黑板劃重點,結合黑板動畫進行補充講解。

本紀錄片所涉及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正在日新月異地為中國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中國散裂中子源運行開放以來,已完成1700多項用戶實驗課題,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就在節目播出前,中國天眼新發現的脈沖星已超過1000顆,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已在天津驗收并投入運行,“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正在進行新一輪實驗,驗證未來聚變實驗堆高效運行的可能性。系列紀錄片《打開宇宙之門》的播出,將會讓公眾更好地了解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理解國家科技自主創新的重要意義,發揮大科學裝置的社會化功能,為大科學裝置的科學傳播開辟更廣闊的空間。

該團隊曾創作《打開一顆心》《大腦深處》《腦海脈動》《超級巴斯德》《總師傳奇》等多部紀錄片,本次CCTV-9央視紀錄頻道播出的《打開宇宙之門》,也是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領域深度策劃、出品,中央新影集團發現紀實傳媒用極致案例、視覺奇觀、數字影像前沿探索共同呈現的紀錄片中的科學和科學化的紀錄片。

編輯:馬嘉悅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 | 天天爽天天摸日本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911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日产韩国综合 | 久久青青91费线频观青 | 中文字幕制服亚洲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