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年地方政協全會掃描>牢記囑托·履職盡責
把協商“品牌”擦得更亮
——西安市政協不斷提升協商質效助力高質量發展
2024年8月15日,西安市政協主席王吉德帶領調研組圍繞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健全完善養老體系 推動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議題開展專題調研。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強調,新時代新征程,要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統籌完善協商民主體系,著力健全協商民主機制,不斷拓展協商方式和平臺,積極營造良好氛圍和條件,不斷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西安市政協牢記囑托,充分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不斷拓展協商方式、打造協商“品牌”、提升協商質效,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廣泛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西商·市長面對面,這樣的協商座談形式新穎、高效、有用。”2024年6月29日,首次“西商·市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后,走出會場的銀河航天(西安)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蕾意猶未盡。當天,圍繞“促進創新和產業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議題,企業家們談問題、找差距,說訴求、提建議,西安市市長葉牛平不時插話回應,會場氣氛熱烈。讓西商們備感興奮的是,本次座談會共助推市政府出臺9份政策性文件,社會反響熱烈,網絡新聞點擊量達1000余萬次。2024年下半年,“西商·市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又圍繞“培育壯大中小微企業增強經濟發展實力和韌性”議題開展深度交流,市政府表示,要及時把企業家訴求轉化為服務舉措,努力做強做大西安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底座。
如果說“西商·市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提升了協商的高度,那么另一場協商座談會則是拓展了協商的廣度。2024年首次召開的還有“西安都市圈”四市一區政協協商座談會。
自《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2022年3月正式獲批后,隨著一系列舉措的出臺實施,西安、咸陽、銅川、渭南和楊陵四市一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不斷融合發展,區域協作發展水平持續提升,但融合互通仍然存在諸多不足。2024年10月24日,圍繞“‘西安都市圈’四市一區文旅融合互通”議題,首次“西安都市圈”四市一區政協協商座談會在西安市召開。座談會上,四市一區政協進行充分交流,并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西安都市圈’四市一區文旅融合互通”的意見建議》,為推動“西安都市圈”高質量發展貢獻了政協智慧和力量。
專門協商機構就要彰顯“專”的閃亮底色,西安市政協還在提升協商深度上下功夫。在2024年5月23日市政協召開的專家協商會上,市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天壽等9名專家圍繞“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主題深度協商建言,這是自2023年西安市政協首次組織召開專家協商會以來的又一次成功實踐,所形成的報告也得到市委主要領導批示。
近年來,西安市政協持續健全完善協商格局,目前已經形成以全體會議為龍頭,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為重點,西商·市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專家協商會為品牌,界別協商會為特色,月度協商、對口協商、聯動協商、遠程協商、提案辦理協商以及委員工作室“微協商”為常態的協商新格局。2024年,圍繞“加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健全完善養老體系”議題,組織兩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圍繞“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議題,組織兩次專家協商會;圍繞“深化對外交流合作”“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等議題,組織6次月度協商會;圍繞“發展跨境電商”“加強新污染物防治”等議題,組織6次對口協商。通過全方位、多層次、高密度協商議政活動,真正發揮了專門協商機構作用,體現了協商民主優勢。
此外,市政協還制定了《協商工作規則》,對協商內容、形式、范圍、程序等作出全面規范。市委辦、市政府辦、市政協辦“三辦”聯合印發《政協協商成果辦理實施辦法》,對協商成果報送形式、受理程序、督辦方式、反饋時限、質量評估等作出詳細規范,建立了協商成果轉化落實長效機制。一年來,市政協共報送2份專題報告、2份視察報告、12份政協信息,提出意見建議293條,15份協商報告受到黨政領導批示,絕大部分建議被部門采納。
接下來,西安市政協還將以改革創新精神持續推進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發揮,完善議題提出和動態調整機制,健全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機制,完善協商成果采納、落實、反饋機制,加強政協協商與其他協商渠道協同配合,不斷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