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5年地方政協全會掃描>牢記囑托·履職盡責
在“二次創業”再出發中展現“政協之為”
——廣州市政協以實干擔當書寫高質量履職答卷
2024年,廣州市政協堅持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履職盡責。圖為市政協主席李貽偉率調研組到增城區調研檢查“百千萬工程”實施成效。
2024年,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廣州著眼服務全國全省大局,提出“二次創業”再出發,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廣州,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一年來,廣州市政協昂揚奮進,團結一心謀實招、促發展,在“二次創業”再出發的進程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果我是廣州的決策人”“如果我是廣州的競爭者”,應該怎么做?帶著這樣的使命感,市政協開展了“一年一題”的深度思考和調研協商。2023年以來,市政協把推進廣州教育跨越發展,作為助力廣州再造新優勢的破題之策,圍繞教育評價改革、集團化辦學、教育質量監測等選題開展深入調研,提出我國“2035年逐步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的可行性建議,建言提高普通高中入學率,推動出臺《廣州市普通高中學位建設攻堅方案》等。
“市政協工作要抓早,體現前瞻性;抓準,體現專業性;抓實,體現有效性。”市政協主席李貽偉多次對政協委員和政協機關干部如是強調。
2024年年初,李貽偉提出了“尋找新的經濟支撐點,市政協能做什么?”的思考。經市政協黨組會議、主席會議認真研究后,大家一致認為,醫療健康是廣州在城市競爭格局中現存的重要優勢之一,“擦亮羊城就醫名片,推進醫療健康”,既符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精神,也有效銜接廣東省委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南沙國際醫療中心的定位要求,同時還可為廣州“二次創業”打造新引擎、增添新動能、再造新優勢。為此,市政協將醫療健康議題作為全年協商議政的重點,匯集全市政協之力進行深度協商。
歷時9個月,市政協辦公廳及9個專委會分別選取1-3個專題,聚焦“健康”開展全方位、多角度調查研究。市政協領導帶隊調研46次,各調研組在廣州市內調研153場次、廣州市外調研42批次,市政協委員參與調研316人次,形成15份專題調研報告。其中《關于加快南沙醫療健康發展的建議》《關于廣州發展醫藥健康產業當務之急的建議》作為常委會會議專題協商議政報告報送市委、市政府,其他13份專題調研報告中對策建議提煉匯總后,形成《關于推進我市醫療健康快速發展的建議》。這些建議報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認為政協調研工作抓得實、問題提得準、建議謀得實。
這些成績的取得并不是偶然,而是得益于市政協“十”字履職模式的有效推進,得益于“人人都是研究員”的進取姿態。很多市政協委員感慨,聚焦主題協商是硬骨頭,初啃有難度、越嚼越有味、成效更可貴。
提案是市政協開展“十”字履職的重要抓手。市政協副主席潘建國表示,以提案為紐帶,通過政協搭臺,把各黨派團體、政協委員和各族各界群眾的智慧力量匯聚起來,讓“好聲音”匯成“最強音”。2024年,市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均選取數個專題,聯合區政協收集需要市級部門協調解決的問題提交提案,推動有關問題加快落地見效。如市政協城建資源環境委與天河區政協聯合提交《關于加快周邊路網建設助推金融城整體建設的提案》,推進金融城“一橫一縱一節點”項目建設。
已啟動三年的“百姓提案”工作也在2024年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截至目前,市、區兩級政協共收集“百姓提案”約2800件,其中近900件由政協委員和參加單位與群眾共同培育為政協提案,審查立案交辦700多件,把商量的“門”打得更開、讓參與的人來得更多,不僅讓群眾“身邊小事”加快解決,也讓“發展大事”得以協商推進。各區政協也在推進“百姓提案”中打開工作思路,如天河區政協以“十大金點子”評選為抓手,推動“百姓提案”培育辦理工作制度化;番禺區政協創新設立委員“云工作室”,群眾可通過與委員視頻連線反映訴求建議,轉化“百姓提案”16件;從化區政協以“政協委員﹢行業人士”的形式聯合調研形成“百姓提案”,助推民宿產業高端集群發展……
政協搭臺、群眾參與、委員孵化、上下聯動、左右貫通的履職場景日漸成為常態,為推動廣州“二次創業”再出發廣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