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春秋>奇聞軼事
張懌伯與《鎮江淪陷記》
1937年12月,日軍攻占鎮江,愛國企業家張懌伯的工廠和家屋被日寇強搶,他的三子被殺害。
張懌伯逃離鎮江后,寫成《鎮江淪陷記》,分為“淪陷前之種種”“一二·八日寇陷鎮江”“劫掠”“奸淫”“燒殺及傷害侮辱”等,以及“拉夫、烤火、住房、作踐、吃食、榨取”等淪陷區的生活實錄,按照時間順序記錄,對日寇罪行進行揭露和控訴。
1938年4月,張懌伯自費出版《鎮江淪陷記》。張懌伯在書中說明:“此小冊子,系由作者付印,并非書坊出版,敬謹送閱,不取代價,并貼郵票寄出,唯一愿望,在將個人經歷,忠實報道于社會,以求增強抗戰意識,激發敵愾同仇。諸君自己看過,請再轉別人,遞次傳觀,以期普及,而廣宣傳。”
《鎮江淪陷記》“三次刊印4000冊,郵寄上海、蘇北各地,并遠至湘、鄂、川、滇、桂等省”,其中第三次印行時還附刊了1938年7月15日上海《大美晚報》登載的《南京屠城記》,使字數增加到3.6萬。
正當張懌伯準備第四次再版時,因為寄往南京金陵女子學院的一本被敵偽查獲,漢口、鎮江兩地郵局也被敵偽檢查扣留。張懌伯迫不得已將那冊由他親筆修訂準備付印的第四版書樣深藏在地窖中,直到抗戰勝利后才取出,所幸雖有局部霉爛,卻基本完好。新中國成立后,張懌伯將該冊藏書捐贈給鎮江市檔案館。
1992年,鎮江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鎮江市檔案館輯印《鎮江淪陷記》。1999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鎮江淪陷記》,分為上下編,共計12.4萬字,使之成為完整的歷史文獻。(王榮 王抒滟)
編輯:廖昕朔